第1题:
免疫缺陷病是( )
A、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的一组临床综合病症
B、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无应答状态
C、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疾病
D、机体对某些抗原所产生的非正常生理性免疫应答
E、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第2题:
感染过程中隐性感染的特点是
A、由于机体的免疫或药物治疗将病原体清除
B、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了免疫反应,未引起明显病变及临床症状
C、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了免疫反应,且引起明显病变及临床症状
D、病原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排出病原体
E、病原体侵入体引起了免疫反应,病原体潜伏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引起发病
第3题:
感染的定义
A.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B.病原体和机体相互斗争而引起的疾病
C.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并可传染给他人的病
D.某些微生物寄生于动物体内但不发生任何免疫反应
E.与人是共生状态的微生物。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生物离开原来寄生的部位进入不适应的人体环境中而发生的
第4题:
潜伏性感染是指
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不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与体征
B.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因机体免疫功能可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是又不足以将其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下来
C.与人体宿主共生的微生物或寄生虫在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的情况下离开了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部位,引起宿主损伤
D.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
E.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
第5题: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 反应,这个过程称为()。
第6题:
某些微生物在传染过程中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第7题:
供体组织抗体引起受者免疫系统激活,导致机体内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障碍。
第8题:
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第9题:
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纤维素
维生素
蛋白质
脂肪
第13题:
感染的定义是
A.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B.病原体和机体相互斗争而引起的疾病
C.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并可传染给他人
D.某些微生物寄生于动物体内但不发生任何免疫反应
E.与人是共生状态的微生物。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生物离开原来寄生的部位进入不适应的人体环境中而发生的
第14题:
传染病的定义
A.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B.病原体和机体相互斗争而引起的疾病
C.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并可传染给他人的病
D.某些微生物寄生于动物体内但不发生任何免疫反应
E.与人是共生状态的微生物。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生物离开原来寄生的部位进入不适应的人体环境中而发生的
第15题:
某些药物开始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较强的反应是
A、首剂效应
B、停药综合征
C、药物依赖性
D、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
E、药物变态反应
第16题:
第17题:
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第18题:
某些因素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性损伤,使体内正常微生物离开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所引起的感染,称为()
第19题:
“食物过敏”是指摄入食物时由于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引起免疫应答,导致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以下食物成分容易引起过敏的是()。
第20题:
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第21题:
内源性感染指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第22题:
第23题:
固有免疫反应
适应性免疫反应
二者同时被激发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