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A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B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C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D 永久性差异

题目
单选题
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
A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B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C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

永久性差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即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更多“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相关问题
  • 第1题:

    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

    A.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A
    解析: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2题:

    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和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税法规定可按照资产价值的150%摊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


    答案:对
    解析: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3题:

    自2018年至2020年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加计扣除。

    A.50%
    B.75%
    C.150%
    D.175%

    答案:B
    解析:
    研究开发费,自2018年至2020年12月31日,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 第4题: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可按照实际发生额加计扣除的比例是( );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税前摊销的比例是( )。

    A、50%,50%
    B、75%,75%
    C、50%,150%
    D、75%,175%

    答案:D
    解析: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 第5题:

    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按
    照实际发生额的 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摊销。( )


    答案:对
    解析:
    本题表述正确。考核的是企业所得税中无形资产的核算。

  • 第6题: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多少加计扣除?


    正确答案:50%

  • 第7题:

    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单选题
    甲企业2018年委托非关联境外B企业研发新产品,支付给B企业的研发费用110万元,甲企业境内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120万元。上述费用均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甲企业2018年准予在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是(    )万元。
    A

    90

    B

    100

    C

    150

    D

    17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B

    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项目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C

    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发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可由委托方和受托方协商确定加计扣除额度

    D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有多个研发活动的,应按不同项目分别归集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A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B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C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E

    永久性差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中的加计扣除。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涉税规定,以下正确的有(  )。
    A

    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B

    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不得进行加计扣除

    C

    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企业集团应提供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

    D

    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E

    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律不得低于10年


    正确答案: A,E
    解析:
    B项,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E项,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 第13题:

    内部研发形成符合加计扣除的无形资产形成(  )

    A.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E.永久性差异

    答案:A
    解析: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14题:

    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C.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特殊情况。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在确认时,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在加计摊销额时,虽然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但是该差异是对初始产生差异的延续,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选项C正确。

  • 第15题:

    下列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研究开发费,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50%摊销
    B.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凡符合条件的,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C.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
    D.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答案:B,C,D
    解析:
    企业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摊销。

  • 第16题:

    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


    答案:对
    解析:
    本题表述正确。考核的是企业所得税中无形资产的核算。

  • 第17题:

    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款的减免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计税
    B.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加计扣除50%
    C.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加计扣除65%
    D.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100%

    答案:C
    解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加计扣除75%。

  • 第18题: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方法为()。

    • A、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直接计人当期损益,据实扣除
    • B、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 C、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 D、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00%摊销

    正确答案:B,C

  • 第19题:

    下列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的审核要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发生的加计扣除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无限期结转抵扣
    • B、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 C、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 D、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多选题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说法正确是()。
    A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以据实、但不能享受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B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享受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

    C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00%摊销

    D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正确答案: C,B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的审核要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发生的加计扣除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无限期结转抵扣

    B

    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C

    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D

    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正确答案: C
    解析: 工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发生的加计扣除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5年内结转抵扣。

  • 第22题:

    多选题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方法为()。
    A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据实扣除

    B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C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

    D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00%进行摊销


    正确答案: D,A
    解析: 选项B、C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0年真题]
    A

    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B

    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项目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C

    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发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可由委托方与受托方协商确定加计扣除额度

    D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有多个研发活动的,应按不同项目分别归集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E

    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150%在税前扣除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项,按规定,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区分核算,划分不清的,不允许加计扣除;C项,对于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发的研发费用,税法明确,由委托方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