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A.掌握沟通节奏
B.避免说教
C.利用反馈机制
D.以行动强化语言
第2题: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这句话出自荀子32篇中的哪一篇?
第3题:
荀子曰: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这里说的“义”是:()
第4题:
戟是由两种兵器组合发展而来,下列哪项不在期中?()
第5题:
三国中的吕布使用的兵器是()
第6题:
吕布的兵器是什么()
第7题:
“人们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说明()。
第8题:
人与人之间的照顾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相宜
人与人之间的义气
第9题:
青龙偃月刀
丈八蛇矛
方天画戟
双股宝剑
第10题: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平等性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规律的能动作用
第11题:
孟子
孔子
荀子
墨子
第12题:
戈
矛
钺
戟
第13题: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
第14题: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甚于矛戟。”这句话说的是语言伤害。
第15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出自()。
第16题:
青铜兵器有刀、矛、()剑等,最著名的是越王勾践剑。
第17题:
善言的意思是()
第18题: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第19题:
第20题:
《孔子》
《荀子》
《韩非子》
《孟子》
第21题:
矛
戈
钺
第22题:
虚假之言
圣人之言
帝王之言
百姓之言
第23题:
戈
戟
钺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