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釉梭多见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釉梭多见于

    A.乳牙和第一恒磨牙
    B.牙尖部
    C.乳牙牙尖部
    D.新生线周围
    E.釉质牙本质界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釉丛高度为()

    • A、釉质厚度
    • B、釉梭高度的1/5
    • C、釉梭高度的1/4
    • D、釉质厚度的1/5~1/4
    • E、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单选题
    釉丛高度为()
    A

    釉质厚度

    B

    釉梭高度的1/5

    C

    釉梭高度的1/4

    D

    釉质厚度的1/5~1/4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 E
    解析: 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其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1/5~1/4。

  • 第4题:

    釉梭多见于()。

    • A、乳牙和第一恒磨牙
    • B、牙尖部
    • C、恒牙牙尖部
    • D、釉牙本质界
    • E、新生线周围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单选题
    釉质有机物集中的区域有(  )。
    A

    釉质生长线、釉丛、釉梭

    B

    釉板、釉丛、釉梭

    C

    釉柱、釉质生长线

    D

    釉柱、釉板、釉丛、釉梭

    E

    釉板、釉丛、釉梭、釉质生长线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能是在釉质发育期间某些釉柱排列急剧变化或矿化差异而发生应力改变的结果,内含较多的有机物,可成为龋致病菌侵入的途径。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釉柱在不同的平面及不同的方向重叠投射,形成的丛状影像,被认为是釉质中的薄弱区。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釉质发生的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釉质形成时此突起即留在釉质内形成釉梭。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1inesof Retzius),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隙线,扫描电镜下观察,该处晶体排列不规则,孔隙增多,有机物增加。因此,正确答案为E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