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
咪唑类抗真菌药
第1题:
A、伏立康唑经肝脏代谢,仅有少于2%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尚可经胆汁排泄,程度不明
B、在血透后可以清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建议血透后补充1次剂量
C、莫西沙星25%经粪便排泄,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D、头孢曲松主要以原形经肝和肾排泄,血透可清除药物
第2题:
A.肾功能不全者首选经肝胆代谢和排泄的药物
B.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经双通道(肝肾)消除的药物
C.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具有明显肾毒性的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给药剂量
D.剂量调整通常以减量法、延长给药间隔和二者结合的给药方案
答案:ABC
解析:
当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脏排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剂量,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剂量调整通常采用减量法、延长给药间隔和二者结合三种方式。减量法即将每次剂量减少,而用药间隔不变,该法的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延长给药间隔即每次给药剂量不变,但间隔延长,血药浓度波动大,可能影响疗效。D选项错误。
第3题:
肾功能不全时,下列哪一类药物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
第4题:
以下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避免合用肝毒性药物
B.选用只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C.肾功能正常者选用双通道排泄药物
D.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酶抑制药物
E.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药物的剂量下调
第5题:
以下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避免合用肝毒性药物
B.选用只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C.肾功能正常者选用双通道排泄药物
D.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酶抑药物
E.使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时剂量下调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肾功能不全时的选药原则是()
第9题:
关于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药效学改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0题:
经肝肠循环消除的药物
肾毒性小、经肝代谢的药物
肝毒性小、经肾代谢的药物
经肝肾双途径消除的药物
经首过作用消除的药物
第11题:
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
药物代谢减慢,清除率上升,半衰期缩短
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排泄加快
药物分布容积减小
经肝代谢药物的药效与毒副作用降低
第12题:
代谢和排泄统称为消除
所有药物在体内均经代谢后排出体外
肝是代谢的主要器官
药物经代谢后极性增加
P450酶系的活性不固定
第13题:
A、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无需调整剂量,用药时需监护肝功能
B、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主要经肾排泄,严重肝功能不全时不需调整剂量
C、莫西沙星50%经肝胆系统排出,轻中度无需调整剂量,重度应用尚无资料
D、头孢哌酮肝胆系统排出40%,重度时应减量
第14题:
关于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药效学改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增多,游离型药物减少
B.药物代谢减慢,清除率上升,半衰期缩短
C.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排泄减慢
D.药物分布容积减小
E.经肝代谢药物的药效与毒副作用降低
第15题:
以下肝功能不全病人的用药注意事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选用只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B、避免合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
C、肾功能正常者选用双通道排泄的药物
D、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E、使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的剂量下调
第16题:
妊娠期多种药物消除速率相应加快,尤其是
A.经胃排出的药物
B.经肝排出的药物
C.经胆汁排出的药物
D.经肾排出的药物
E.经尿排出的药物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药物是()。
第20题:
不符合药物代谢的叙述是()
第21题:
下列抗真菌药物中,“本类药物在肝代谢,主要经胆汁排出,在肾功能不全时不需改变剂量”属于()
第22题:
选择不经肝代谢的药物
选择经肾排泄的药物
选择以肾代谢为主的药物
选择以肝代谢为主的药物
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关
第23题:
药物代谢减慢,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
经肝代谢药物的药效与毒副作用降低
药物分布容积减小
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排泄加快
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增多,游离型药物减少
第24题:
经肝肠循环消除的药物
肾毒性小、经肝代谢的药物
肝毒性小、经肾代谢的药物
经肝肾双途径消除的药物
经首过作用消除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