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第2题:
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
第3题: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先换质后换位,得到()。
第4题:
危害社会的行为是()。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第14题: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
第15题: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第19题:
第20题: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一般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般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21题:
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