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色泽鲜明如橘
烦躁口渴
大便稀溏
神疲肢凉
舌红苔黄腻
第1题:
茵陈五苓散用于治疗
A、阳黄湿偏盛
B、阳黄湿热偏盛
C、阴黄热偏盛
D、阴黄湿偏盛
E、阴黄
第2题:
茵陈蒿汤治疗
A.阳黄湿热并重
B.阳黄热重于湿
C.急黄
D.阳黄湿重于热
E.阴黄寒湿阻滞
第3题:
第4题:
简述阳黄与阴黄的鉴别。
第5题:
中医对黄疸的辨证可分为阳黄与阴黄,其中阴黄的主要成因是()
第6题:
阳黄与阴黄可互相转化,阳黄转化为阴黄的条件为()
第7题:
肝胆湿热证的皮肤色泽临床表现为:()
第8题:
黄疸色泽鲜明如橘
烦躁口渴
大便稀溏
神疲肢凉
舌红苔黄腻
第9题:
阳黄迁延失治
过用苦寒药
素体脾阳不足
重感外邪
过用温燥药物
第10题:
面色淡白
黄胖
萎黄
阴黄
阳黄
第11题:
急黄
阳黄湿重于热
阳黄热重于湿
阳黄湿热并重
阴黄
第12题:
病因病理
黄色特点
证候性质
病程长短
“三黄”症状
第13题:
A、眼白和皮肤黄色鲜明
B、发热
C、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D、神疲乏力
E、苔黄腻,脉滑数
第14题:
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黄疸鲜明与晦暗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小便黄与不黄
D.热证与寒证
E.虚证与实证
第15题:
温阳化湿是治疗哪一证型黄疸的主要治法()
第16题:
阴黄转为阳黄的条件是()
第17题:
肝阳上亢在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胁肋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18题:
阳黄的临床表现包括()
第19题:
黄疸的辨证要点包括()
第20题:
眼白和皮肤黄色鲜明
发热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神疲乏力
苔黄腻,脉滑数
第21题:
阳黄迁延失治
素体脾阳不足
过用利湿药
重感外邪
虫体阻滞
第22题:
阴黄,寒湿阻遏
阴黄,脾虚血亏
阳黄,湿重于热
阳黄,热重于湿
阳黄,湿热中阻
第23题:
辨有无表证
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辨虚实
辨急黄
第24题:
阳黄湿热并重
阳黄热重于湿
急黄
阳黄湿重于热
阴黄寒湿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