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通病
甄别;矛盾
辨别;现象
鉴别;弊端
第1题:
马克思看现代世界始终有两重眼光,一是看资本主义或现代政治最完善的地方,二是看()
第2题:
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影响是()
第3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第4题:
政府规制机构与微观经济规制的关系,下列概括正确的有()
第5题:
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第6题: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根本观点,这是因为辩证法主张()。
第7题:
有一种文艺思潮侧重从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符合该思潮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第8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二七大罢工
第9题: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第10题:
最强大的地方
最开放的地方
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最落后的地方
第11题:
优秀文化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具有个体差异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第12题: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不能停滞不前,而应不断扩展和深化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第13题:
关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4题:
工业革命完成后,流行一种思潮,在文学上主张用客观的眼光来观察和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画法上不像前人那样精雕细琢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下列文学作品不符合这种思潮的是()
第15题:
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
第16题: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第17题:
“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第18题: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第19题:
五四运动后,许多人追求真理。追求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第20题:
从地域上看,闽学产生、发展于闽地,其研究者皆为闽人;
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至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在元明清不但兴盛,而且有新的发展;
从哲学学派上看,闽学即福建理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
从影响上看,闽学曾由地域性上升为全国性并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第21题:
《人间喜剧》
《唐璜》
《安娜·卡列尼娜》
《哈姆雷特》
第22题:
用唯物的观点看宇宙
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第23题:
从动机理论看,老员工追求的是内源性动机,而新员工则追求的是外源性动机
从动机理论看,老员工追求的是外在动机,而新员工追求的是内在动机
从ERG理论看,老员工追求的是成长需要,而新员工追求的是生存需要
从马斯洛需要理论看,老员工追求的是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新员工追求的是生理与安全需要
第24题:
从微观经济规制周期过程看,是微观经济规制过程的起点和源头
微观经济规制过程中,政府规制机构的行动要受到政治力量的控制和利益集团的影响,要反映政府官员的意
人们希望政府规制机构能代表公共利益公正行事
从作用看,实质性消费者和厂商博弈结果的代理人和中介人
从作用看,实质性消费者和厂商博弈结果的仲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