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后1~2h
给药后2~3h
给药后3~5h
给药后4~6h
给药后8~24h
第1题:
给药个体化步骤中,对初始给药方案进行调整的依据是( )
A.测定的半衰期
B.患者的临床症状
C.测定的血药浓度
D.测定的生物利用度
E.所观察的临床效果
第2题:
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可引起
A.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
B.使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C.相互之间无影响
D.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
E.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第3题:
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使地高辛
A、从组织结合部位置换下来
B、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C、药物代谢增加
D、血药浓度下降
E、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
第4题:
临床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采血时间是
A、给药后1~2 h
B、给药后2~3 h
C、给药后3~5 h
D、给药后4~6 h
E、给药后8~24 h
第5题:
钠离子通道阻滞药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时可使地高辛
A.从组织结合部位置换下来,血药浓度升高
B.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C.药物排泄增加
D.奎尼丁血药浓度下降
E.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地高辛的半衰期是36h,每日给药1次,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第9题:
下列关于静脉采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下列有关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第11题:
根据采血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时间采血
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会影响测定结果
建议使用真空采血试管
需空腹采血时,应尽可能的延长空腹时间
不能从输液的血管采血
第12题: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维生素C
葡萄糖
地高辛
第13题:
A、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
B、申请单应注明监测目的
C、申请单应注明用药的详细情况
D、申请单应注明准确的采血时间
E、需多次取血监测血药浓度者,每次采血时间应尽量一致
第14题:
苯妥英钠与地高辛合用可引起
A.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
B.使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C.相互之间无影响
D.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
E.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第15题:
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第16题:
关于地高辛与维拉帕米合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高辛可增加维拉帕米的代谢,使t1/2缩短,血药浓度下降
B.维拉帕米可增加地高辛的代谢,使t1/2缩短,血药浓度下降
C.地高辛可降低维拉帕米的代谢,使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
D.维拉帕米可降低地高辛的代谢,使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
E.二者互不影响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下列关于静脉采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20题:
下列药物中中,在临床上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是()。
第21题:
临床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采血时间是()
第22题:
苯妥英钠降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是:
第23题:
降低地高辛肝肠循环
降低地高辛吸收
增加地高辛清除率
增加地高辛代谢
减少地高辛在肾小管重吸收
第24题:
给药后1~2h
给药后2~3h
给药后3~5h
给药后4~6h
给药后8~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