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可谓知矣。
第2题:
翻译: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对“樊迟问知”中“知”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第4题:
翻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5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第6题: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樊迟、仲弓问仁《论语》)请翻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第7题:
翻译: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樊迟问仁一段,应该怎样理解两个知?知和仁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14题:
翻译: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第15题:
下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是()。
第16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其中孔子称樊迟为“小人”,意思就是说樊迟缺乏德行。
第17题: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日:“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
第18题:
翻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第19题: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是指樊迟是道德意义上的小人。
第20题:
敬鬼神而远之
智者知人
为生民立命
先难后获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