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谁的观点()
第2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第3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4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人生的这一小结突出表明()
第5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不符合以上叙述的是()
第6题: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第7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认同和践履的结果。
比起圣人,普通人的品德修养先天不足,一生都难以达到提升道德境界的目标。
“行道”是品德修养的途径和目的。
第8题:
二十
三十
五十
六十
第9题:
孔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第10题:
耳顺
耄耋
不惑
第11题:
第12题:
知天命
耳顺
不惑
耄耋
第13题:
孔子曾经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四十而不惑”。
第14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15题:
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论语》)
第16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句话体现出什么思想?
第17题:
翻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18题:
第19题:
孟子
孔子
庄子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逾而不矩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第23题:
不逾矩
不惑
从心所欲
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