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为、他、于之
在、因为、于之、他
因为、在、他、于之
因为、在、于之、他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mda
(1)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2)早期资本家。转换经营行业,采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3)本:农业末:工商业
(4)商品经济发展,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工商著称的城市在江南兴起。
第2题:
明代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四人以诗齐名,其称号是()。
第3题:
贾府的家庙馒头庵本来叫水月庵,为何后来叫馒头庵了?
第4题: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建炎二年以“民为贵,君为轻”观点,录取为第五名进士。他是今青原区()人。
第5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选出与“祖奇之”中“奇”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第6题:
少林寺中最高的建筑物是()。
第7题:
第8题:
秋水庵
秋叶庵
秋枫庵
秋雪庵
第9题:
第10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第11题:
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在吴地很有名。
祖父留下指令,让先生用好的书法在吴地扬名。
祖贻令先生因为藏有善本书籍,名满吴地。
祖贻令先生因为善于著书,所以在吴地很出名。
第12题:
《庄子》
《太玄经》
《周易·系辞》
《诗·大雅》
《素问》
第13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选出对两个“以”、两个“焉”字释义正确的一项()。以明洪武中、以善书名吴中、敬厚焉、徘徊焉。
第14题:
“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中的“以息相吹”语本()
第15题:
()的佛门中没有戒律,甚至连“菩提庵”的庵名也已经讹化为了“荸荠庵”。
第16题:
“热利()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第17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18题:
第19题:
硕求余文以记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木皆十围/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必仕则忘其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20题:
放翁
东坡
半山
山谷道人
第21题: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中的“函”。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
“人皆得以隶使之。”中的“隶”。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中“屈”。
第22题:
吴中四杰
吴中四才子
吴中四大家
吴中四友
第23题:
元晦
紫阳真人
晦翁
仲庵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