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和()、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题目
填空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和()、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相似考题
更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和()、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底层或底部两”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照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关于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
    B.乙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C.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D.丁类建筑,应按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答案:D
    解析:
    丁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 第2题:

    多层砌体房屋的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宽度符合规范规定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0.8m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0m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5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最小窗间墙宽度为1.6m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抗震墙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6度设防且总层数不超过六层时,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
    B.7度、8度设防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C.上部砌体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可不对齐
    D.应沿纵横两方向,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抗震墙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8条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②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 第4题:

    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9.1.2,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应符合哪些规定?()。

    • A、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取三级
    • B、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取三级
    • C、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取四级
    • D、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取二级

    正确答案:B,C

  • 第5题: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 A、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
    • 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
    • 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
    • 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

    • A、抗震设防烈度
    • B、抗震设防标准
    • C、地震作用
    • D、设计地震动参数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有关变电站各类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描述,正确的是()

    • A、重点设防(乙类)建构筑物,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 B、标准设防(丙类)建构筑物,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 C、适度设防(丁类)建构筑物,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 D、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单选题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多层砖砌体房屋与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墙厚度均为240mm,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房屋的底层层高限值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B

    底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C

    除底层外,其他层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D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5条表7.1.5可知,除底层或底部两层的上部结构外,其他层的间距是一样的。A项,根据第7.1.3条规定,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m;B项,根据第7.1.5条表7.1.5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多层砖砌体房屋比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要求小;D项,根据第7.1.2条表7.1.2可知,房屋总高度和层数要求,两者不相同。

  • 第9题:

    填空题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使纵墙倒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宜使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与上部砌体房屋部分的抗震性能均匀匹配,避免出现()和()出现在上部砌体房屋部分。

    正确答案: 特别薄弱的楼层,薄弱楼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则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级。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1.3条表11.1.3可知,剪力墙结构、7度设防、丙类建筑、结构总高度66.8m小于80.0m,剪力墙抗震等级应为三级。

  • 第12题: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A

    甲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B

    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C

    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D

    丁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的要求适合于下列( )抗震设防类别。

    A.特殊设防类(甲类)
    B.重点设防类(乙类)
    C.标准设防类(丙类)
    D.适度设防类(丁类)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第15题: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适合于下列哪一种抗震设防类别?( )

    A.特殊设防类(甲类)
    B.重点设防类(乙类)
    C.标准设防类(丙类)
    D.适度设防类(丁类)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3.0.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 第16题:

    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使纵墙倒塌

  • 第18题: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
    A

    抗震设防烈度

    B

    抗震设防标准

    C

    地震作用

    D

    设计地震动参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不适用于下列()地区。()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

    B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

    C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

    D

    抗震设防烈度为11度的地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A

    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

    B

    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

    C

    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

    D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A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下述()不正确。()
    A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8度考虑

    B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C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D

    一般情况下,丁类建筑抗震措施应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1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