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相位对比技术,弥补X线吸收系数相近组织间对比度的不足
可以获得边缘增强效应
图像精度可达15μm
提高了图像的精锐度
可发现微小的肿瘤及钙化灶
第1题:
有关X线对比度指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管电压升高,对比度指数上升
B、软组织间的对比度指数较大
C、使用低kV摄影,可提高对比度指数
D、肺部高kV摄影,对比度指数上升
E、骨骼用120kV摄影,对比度指数最大
第2题:
有关X线对比度指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管电压升高,对比度指数上升
B.软组织间的对比度指数较大
C.使用低千伏摄影,可提高对比度指数
D.肺部高千伏摄影,对比度指数上升
E.骨骼用120kV摄影,对比度指数最大
第3题:
关于光电效应在X线摄影中的实际意义,错误的是
A.不产生散射线
B.可扩大射线对比度
C.患者接受的照射量小
D.不同组织密度能产生明显的影像对比
E.低kVp摄影可以增加脂肪与肌肉的影像对比
第4题:
第5题:
有关X线对比度指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6题:
下列错误叙述()
第7题:
简便快捷
分辨率高
对微小钙化敏感性低
可分为筛查乳腺X线摄影和诊断乳腺X线摄影检查
操作规范
第8题:
低电压技术提高乳腺等各种软组织的对比
骨骼与肌肉间的对比度高
消化道必须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组织对比
离体的肺组织照片,具有很高的对比
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较低
第9题:
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是近几年X线摄影技术上的一项新技术
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的许多特性
X线作为波动特性之一的相位特性,已应用于成像技术
由于折射特征的发现,使之成为今天“相位对比技术”的理论基础
相位对比乳腺摄影技术,分别采用不同的辐射源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10题:
采用25~35kV的软射线摄影
脂肪组织取代腺体的乳腺,微小钙化灶容易显示
沙粒状等微细钙化检出,可提高乳癌的早期检出率
乳腺的压迫摄影可提高影像对比
较大的乳腺采用40~60kV的管电压摄影
第11题:
是透过物质后X线强度的差异
符合指数规律
受X线吸收系数影响
与人体吸收无关
对比剂可改变对比度
第12题:
密度
对比度
清晰度
锐利度
噪声干扰
第13题:
A、采用25~35kV的软射线摄影
B、脂肪组织取代腺体的乳腺,微小钙化灶容易显示
C、沙粒状等微细钙化检出,可提高乳癌的早期检出率
D、乳腺的压迫摄影可提高影像对比
E、较大的乳腺采用40~60kV的管电压摄影
第14题:
X线照片影像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
B.乳腺应选用低电压技术
C.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偏低
D.消化道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组织对比
E.离体肺组织照片比活体肺有更高的对比
第15题:
第16题:
关于X线照片对比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第17题:
对比度、X线质、X线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第18题:
关于X线对比度叙述错误的是()
第19题:
被照体厚度之差
摄影因素之差
照片上两点间密度之差
X线强度之差
组织的吸收系数之差
第20题:
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
乳腺应选用低电压技术
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偏低
消化道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组织对比
离体肺组织照片比活体肺有更高的对比
第21题:
高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低
低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高
X线量增加照片密度增高
管电压高于100kV称高压摄影
乳腺用40kV~60kV的软线摄影
第22题:
采用相位对比技术,弥补X线吸收系数相近组织间对比度的不足
可以获得边缘增强效应
图像精度可达15μm
提高了图像的精锐度
可发现微小的肿瘤及钙化灶
第23题:
管电压升高,对比度指数上升
软组织间的对比度指数较大
使用低千伏摄影,可提高对比度指数
肺部高千伏摄影,对比度指数上升
骨骼用120kV摄影,对比度指数最大
第24题:
X线穿透物体时,会发生强度衰减和相位移动
导致X线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散射
形成相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X线发生了折射和干扰
根据相位位移变化所形成的图像称为相位对比成像
PCM系统只利用了相位对比成像,与吸收对比成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