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某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某因涉嫌贪污被纪检部门调查,查明王某有豪华住宅两套,银行存款300万元。经纪检部门查明,其中100万元乃王某贪污所得,80万元是收受他人贿赂所得。另据王某自己交代两套住宅实际上是他一名亲戚的,只是挂在他的名下,但经查证后表明王某是在撒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B王某的行为只构成贪污罪和受贿罪C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D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题目
多选题
某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某因涉嫌贪污被纪检部门调查,查明王某有豪华住宅两套,银行存款300万元。经纪检部门查明,其中100万元乃王某贪污所得,80万元是收受他人贿赂所得。另据王某自己交代两套住宅实际上是他一名亲戚的,只是挂在他的名下,但经查证后表明王某是在撒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

王某的行为只构成贪污罪和受贿罪

C

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D

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相似考题
更多“某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某因涉嫌贪污被纪检部门调查,查明王某有豪华住宅两套,银行存款300万元。经纪检部门查明,其中100万元”相关问题
  • 第1题:

    ()负责对涉嫌严重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实和立案审查调查。

    A、审查调查部门

    B、审理部门

    C、纪检监察信访部门

    D、纪检监察机构办公室


    标准答案:A

  • 第2题:

    王某是某市一国有公司的经理,张某是该企业的副经理。2005年,该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公司改制为管理层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王某、张某及其他15名干部职工分到占40%、30%、30%股份。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某资产评估所对该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所指派李某具体参与评估。在评估时,王某与张某明知在公司的应付款账户中有100万元是上一年度为少交利润而虚设的,经王某与张某以及公司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决定予以隐瞒,转入改制后的公司,按照股份形式分配给个人。当李某发现了该100万元应付款的问题时,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以辛苦费的名义,从公司的其他公款中取出3万元送给李某。李某收下该款后,出具了隐瞒该100万元虛假的应付款的评估报告。随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研究批准了该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王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
    王某与张某所承担的犯罪数额应该是( )。
    A.二人共同承担100万元
    B.二人共同承担103万元
    C.王某承担40万元,张某承担30万元
    D.二人各自承担50万元


    答案:B
    解析:
    王某与张某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二人应对100万元负责,而不应仅仅对二人各自所占的股份份额负责,c项说法错误。此外,对李某行贿的3万元,是从公司公款中取出的,是二人先行贪污,然后行贿的,因此这3万元也应算作二人贪污罪的犯罪数额中,所以二人的犯罪数额应为103万元。B项说法正确。

  • 第3题:

    王某是某市一国有公司的经理,张某是该企业的副经理。2005年,该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公司改制为管理层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王某、张某及其他15名干部职工分到占40%、30%、30%股份。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某资产评估所对该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所指派李某具体参与评估。在评估时,王某与张某明知在公司的应付款账户中有100万元是上一年度为少交利润而虚设的,经王某与张某以及公司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决定予以隐瞒,转入改制后的公司,按照股份形式分配给个人。当李某发现了该100万元应付款的问题时,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以辛苦费的名义,从公司的其他公款中取出3万元送给李某。李某收下该款后,出具了隐瞒该100万元虛假的应付款的评估报告。随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研究批准了该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王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
    下列关于王某与张某的犯罪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贪污罪既遂
    B.贪污罪未遂
    C.单位行贿罪既遂
    D.贪污罪既遂还是未遂要分别认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中,王某与张某的犯罪属于既遂还是未遂要分别认定。因为贪污罪是否既遂,要看是否已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在本案中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王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所以100万元还没有被二人非法占有,该部分属于贪污罪未遂。而用于行贿的3万元,已经从公司公款中支取,构成非法占有公共財物,该部分属于贪污罪既遂。D项正确,排除A、B两项。C项,单位行贿与个人行贿的区别是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本题中,贿赂李某的原因是让其隐瞒100万元的应付款问题,以便能够通过公司改制,而由王某、张某将该笔金额非法占有,属于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这3万元应该属于个人行贿而不是单位行贿,C项错误。

  • 第4题:

    2010年6月,某市居民陆某通过金某介绍,与王某签订书面协议,将自己的3间平房卖给王某。金某建议王、陆二人到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但王、陆二人认为,有中间人证明就行了,过户手续可办可不办。于是,王某在交付给陆某35万元购房款后,就搬进陆某的3间平房居住。2011年2月,该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通知王某搬出其所居住的房屋,自行另找住房,理由是:市里准备兴建老年人福利院,王某居住街区平房所在地属于被征收的范围。王某将此事告知路某后,陆某即到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声明王某居住的住房是自己的,自己现在住房紧张,要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拆除住房后,给自己另行安排住房。房屋征收管理部门答应了陆某的要求。王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该对王某还是陆某给予征收补偿?


    正确答案:应该对陆某给予征收补偿。因为王某与陆某房屋买卖未经登记,因此房屋产权不发生转移,房屋所有权仍然归陆某享有。在征收法律关系中,被征收人是被征收房屋的所有人,因此,该征收补偿应当向陆某做出。

  • 第5题:

    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某于2007年9月将妻子王某杀死。此案应由()立案侦查。

    • A、公安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人民检察院
    • D、纪检部门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案件中,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是()。

    • A、某公司董事长甲为获得工程承包权,向某市建设部门领导行贿200万元
    • B、某派出所民警乙以传唤为名,非法限制公民李某人身自由
    • C、某政府部门负责人丙贪污公款100万元
    • D、某国企负责人丁组织、容留多名妇女卖淫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刑事犯罪中,属于公安部门侦办范围的是()。 ①某市副市长李某,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国家财产15万元人民币 ②某私营大型房地产公司业务经理王某,在某市教育局公务员张某购买豪华别墅时提供便利,收受张某送给的人民币2万元 ③某省外事办公务员郑某,为获取签证便利,向某国领事馆官员送达贿赂款1万美金 ④某市建设局局长赵某,利用其职权为其弟获取便利,其弟获取收益人民币500万元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案件立案呈批表中案件线索来源主要有()方面。

    • A、其他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求立案调查的
    • B、本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后建议立案调查的
    • C、上级党组织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后,要求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检查的
    • D、下级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其他监督职能部门审查或初步核查后,建议应当立案的
    • E、违规违纪人员主动坦白交代后,纪检监察部门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

    正确答案:B,C,D,E

  • 第9题:

    多选题
    某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某因涉嫌贪污被纪检部门调查,查明王某有豪华住宅两套,银行存款300万元。经纪检部门查明,其中100万元乃王某贪污所得,80万元是收受他人贿赂所得。另据王某自己交代两套住宅实际上是他一名亲戚的,只是挂在他的名下,但经查证后表明王某是在撒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

    王某的行为只构成贪污罪和受贿罪

    C

    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D

    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B
    解析: 王某不能说明其两套豪华住宅合法来源的行为,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又证实王某还存在贪污和受贿行为,所以应以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 第10题:

    填空题
    2006年至2009年11月某林业局套取国家造林工程款281.96万元。其中14.6万元被该局副局长王某、营林股股长李某、副股长谢某等13位林业局干部瓜分。该林业局“小金库”的使用方向为()

    正确答案: 私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需要查明事实、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A

    纪检监察部门

    B

    政治部门

    C

    纪检部门会同干部部门

    D

    干部部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
    A

    王某为排挤竞争对手,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

    姜某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贩毒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

    张某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

    丁某匿名举报其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经查明,王某只贪污救灾款5000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姜某的行为客观上捏造了“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贩毒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犯罪事实,并向公安机关举报,主观上意图使文某受刑事追究,且情节严重,构成诬告陷害罪。因此B项正确。

  • 第13题:

    某企业资产总额是300万元,负债100万元,在用银行存款偿还负债50万元后,又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100万元,则目前的资产总额是( )。

    A 250万元

    B 150万元

    C 200万元

    D 300万元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王某是某市一国有公司的经理,张某是该企业的副经理。2005年,该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公司改制为管理层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王某、张某及其他15名干部职工分到占40%、30%、30%股份。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某资产评估所对该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所指派李某具体参与评估。在评估时,王某与张某明知在公司的应付款账户中有100万元是上一年度为少交利润而虚设的,经王某与张某以及公司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决定予以隐瞒,转入改制后的公司,按照股份形式分配给个人。当李某发现了该100万元应付款的问题时,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以辛苦费的名义,从公司的其他公款中取出3万元送给李某。李某收下该款后,出具了隐瞒该100万元虛假的应付款的评估报告。随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研究批准了该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王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
    王某与张某等人对100万元的处置行为构成的犯罪是( )。
    A.贪污罪 B.徇私舞弊罪
    C.私分国有资产罪 D.挪用公款罪


    答案:A,B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为。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枉法包庇,违法行使职权、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亊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本题中,王某、张某及其他15位领导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所 占的股份为40%、30%和30%,他们最终将100万元按照股份分配给这17个公司领导,即17人自己决定将钱分给他们17个人,而且他们的这一决定釆用隐瞒的方式,并没有让公司的职工知晓,因而不符私分国有资产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排除C、D。选择AB。

  • 第15题:

    根据以下某医院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某医院本月应付工资10万元,其中医疗部门6万元,药品部门3万元,管理部门1万元。
    借:医疗支出60000
    药品支出30000
    管理费用10000
    贷:应付工资100000

  • 第16题:

    某市税务局副局长王某因涉嫌贪污被纪检部门调查,查明王某有豪华住宅两套,银行存款300万元。经纪检部门查明,其中100万元乃王某贪污所得,80万元是收受他人贿赂所得。另据王某自己交代两套住宅实际上是他一名亲戚的,只是挂在他的名下,但经查证后表明王某是在撒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 B、王某的行为只构成贪污罪和受贿罪
    • C、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 D、对王某应以贪污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公安局局长王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立案侦查。在决定是否逮捕王某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有证据能够证明王某实施了非法拘禁犯罪
    • B、王某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 C、王某具有很大的社会危险性
    • D、王某在境外有住宅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王某因涉嫌抢劫被某县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王某感到冤枉以自伤表示抗议。后经公安机关审查属于错抓,王某被无罪释放。()是王某自伤的侵权主体。

    • A、县公安机关
    • B、羁押部门
    • C、王某
    • D、办案人员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某市国有银行职员王某,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有关部门侦查,进而被依法逮捕。该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张某共有两套住房,2013年4月将第一套市价为85万元的房产与王某市价为100万元的房产进行交换,并支付给王某15万元差价;2013年6月将第二套市价为50万元的房产用于抵偿欠李某的50万元的债务。已知当地确定的契税税率为3%,张某上述业务应缴纳契税()万元。
    A

    0.45

    B

    1.95

    C

    2.25

    D

    2.85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交换价格不相等的,以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差额为计税依据,由多“交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缴纳契税,所以本题中第一套房屋由张某按照差价款15万元计算缴纳契税,应纳契税=15×3%=0.45(万元);契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承受”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的单位和个人,所以第二套房屋由取得房屋的李某缴纳契税,张某不缴纳契税。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区政府副秘书长王某,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最终查明,王某利用职权,为张某调动工作并收取张某感谢费5万元;同时,有50万元的钱款王某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王某的行为()
    A

    只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

    只构成受贿罪

    C

    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受贿罪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2010年6月,某市居民陆某通过金某介绍,与王某签订书面协议,将自己的3间平房卖给王某。金某建议王、陆二人到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但王、陆二人认为,有中间人证明就行了,过户手续可办可不办。于是,王某在交付给陆某35万元购房款后,就搬进陆某的3间平房居住。2011年2月,该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通知王某搬出其所居住的房屋,自行另找住房,理由是:市里准备兴建老年人福利院,王某居住街区平房所在地属于被征收的范围。王某将此事告知路某后,陆某即到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声明王某居住的住房是自己的,自己现在住房紧张,要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拆除住房后,给自己另行安排住房。房屋征收管理部门答应了陆某的要求。王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王某与陆某买卖的3间平房的产权是否转移?为什么?

    正确答案: 王某与陆某买卖的3间平房的产权不发生转移。因为根据《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时办法》规定,凡未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其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王某与陆某买卖的3间平房的产权未经登记不发生产权转移的效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2007年真题]
    A

    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

    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

    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

    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的构成特征包括:①必须捏造犯罪事实;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③必须诬告特定的“他人”。
    A项,甲捏造事实举报曹某是为了获得升职,而并不是想使他受到刑事追究。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B项,乙捏造文某向实施恐怖活动的王某提供资金的犯罪事实,并且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可以推知乙是想让文某受到刑事追究,乙构成诬告陷害罪
    C项,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丙捏造贾某受贿的事实,并写成传单在县城张贴的行为,是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且不能看出丙有使贾某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诽谤罪,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D项,《刑法》第243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诬告陷害罪的规定。丁某举报王某贪污50万元,而查明王某只贪污5000元,丁某的行为属于错告或者检举失实而非有意陷害,不构成诬告陷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