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本次心理咨询的目标
对所定目标进行细化
明确求助者对问题的认知
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第1题:
第2题:
在热线咨询中,咨询师问“我听到你说考试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害怕,有没有什么时候,你考试不紧张、不太害怕?”,这种询问被称为()
A预设询问
B奇迹询问
C例外询问
D改变询问
第3题:
“测验的时候,有一道题是作文。我看不大懂题目的要求,很想举手问老师,可我不敢,怕老师骂我。老师经常说,要学会审题,考试的时候她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就像毕业考试一样严格,这样考出来的分数才真实。我只好猜了猜,凭自己的感觉做了作文。结果我还是理解错了,作文被扣了25分!我真觉得冤枉,我不是不会写啊,只不过是走题了!我前面的基础部分不是考得很好么?如果考试没有作文就好了,或者不懂能问也行呀!” A教师认为:案例中的老师,在平时考试的时候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是对的,因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应考环境,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将要经历的毕业考试,所以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是不能问的。 B教师认为:评价应该重结果,更应该重过程,学生学习水平的真实,比分数的真实更重要。所以平时考试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 A、B两位教师的观点,你是如何思考的?请阐述之。
第4题:
男的学习很好
女的很着急
男的很不耐烦
男的考试没及格
第5题:
内容反应
内容表达
情感反应
情感表达
第6题:
第7题:
不涉及来访者隐私
选择恰当谈话内容
处理好敏感的问题
先易后难逐渐深入
第8题:
间接询问
开放提问
直接逼问
封闭提问
诱导提问
第9题:
以求助者的情绪改变为主
以求助者的行为改变为主
以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为主
以求助者的认知改变为主
第10题:
内容反应
内容表达
情感反应
情感表达
第11题:
确定本次心理咨询的目标
对所定目标进行细化
明确求助者对问题的认知
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第12题:
人际关系
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
认知因素
第13题:
第14题:
我语文考试成绩不好,但老师没有批评我,()我努力学习。
第15题: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 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 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 提问资料: 咨:你想过没有自己为什么紧张,是怕考试还是怕什么? 求:我也想过,我平时学习很好,对于考试我不应该害怕,我想主要是怕老师故意为难我,那样,我学得再好也会不及格的。 咨:通过你刚才所说的我明白了,你是怕老师为难你,故意不让你及格,如果不及格,就会影响你毕业分配,而毕业分配对于你又很重要,所以你很紧张,是这样么? 求:是的。毕业能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对于我非常重要。我家里很穷,我希望工作以后能改善家里的境况。 咨:这一点我能理解。 咨询关系建立的技术是()。
第16题:
男的讨厌李明
李明比男的成绩好
李明天天上网
男的考试不及格
第17题:
间接询问
直接逼问
开放提问
封闭提问
诱导提问
第18题:
鼓励
鼓舞
鼓动
第19题: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
社会功能方面
第20题:
价值观念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生活事件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人际关系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教育背景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第21题:
预设询问
奇迹询问
例外询问
改变询问
第22题:
以求助者的情绪改变为主
以求助者的行为改变为主
以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为主
以求助者的认知改变为主
第23题:
间接询问
直接逼问
开放提问
封闭提问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