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女性,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 %,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A 病毒性肠胃炎B 上呼吸道感染C 细菌性痢疾D 淋巴结炎E 伤寒(肠热症)

题目
单选题
女性,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 %,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
A

病毒性肠胃炎

B

上呼吸道感染

C

细菌性痢疾

D

淋巴结炎

E

伤寒(肠热症)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伤寒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发热原因未明,尤以缓起、呈梯形上升并持续l~2周以上者,首先应疑及伤寒的可能。脾脏肿大,自第一周末即出现。也可有肝大。腹部出现玫瑰疹,有显著的消化道症状。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消长情况可作为判断病情与疗效指征之一。正常人血清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故通常“O”的效价在1︰80以上,“H”效价在1︰16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更多“单选题女性,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 %,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A 病毒性肠胃炎B 上呼吸道感染C 细菌性痢疾D 淋巴结炎E 伤寒(肠热症)”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性,22岁,体温39℃左右持续5天,纳差。体检肝、脾略肿大。血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6,单核细胞0.04。大便中可查出少量脓球和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生化反应试验结果为:葡萄糖分解 (+);乳糖分解(-);动力(+);硫化氢试验(-)。该患者很可能患

    A.病毒性肠胃炎

    B.上呼吸道感染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痢疾

    E.伤寒


    正确答案:E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分析,此患者可能患有伤寒。伤寒杆菌生化反应结果为: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菌体有鞭毛,故动力试验阳性;硫化氢试验可为阴性也可为阳性。

  • 第2题:

    患者因发热入院,疑诊为肠热症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入院后14天TO 1:80、1:320;TH 1:80、1:320;PA 1:40、1:40;PB 1:40、1:20。根据此结果可诊断何病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丙型副伤寒

    E、回忆反应


    参考答案:A

  • 第3题:

    男性,24岁,8月15日发病。发热1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1.5cm,质软,余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数4.6×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找疟原虫1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O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既往病史中,近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此病例的诊断最大可能是()。

    • A、疟疾
    • B、败血症
    • C、钩端螺旋体病
    • D、病毒性肝炎
    • E、伤寒、副伤寒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女,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8/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 A、病毒性肠胃炎
    • B、上呼吸道感染
    • C、细菌性痢疾
    • D、淋巴结炎
    • E、伤寒(肠热症)

    正确答案:E

  • 第5题:

    男,24岁,8月20日发病,发热1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1.5cm,质软,全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4.6×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找疟原虫1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0<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近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此病例最大可能的诊断()

    • A、病毒性肝炎
    • B、伤寒,副伤寒
    • C、钩端螺旋体病
    • D、疟疾
    • E、败血症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一女性患者因间歇性发热并伴寒战2周入院检查,患者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感,夜间体温为39~40℃。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可见玫瑰疹。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肝功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1.7×108/L,中性粒细胞69%,淋巴细胞27%,单核细胞4%。肥达试验结果:TO1:320,TH1:320,PA1:40,PB1:40。血培养阴性。试分析该患者可能患有何种疾病,并解释其原因。


    正确答案:该患者很可能患伤寒。
    解释:伤寒沙门菌随食物经口感染,到达小肠上部,以菌毛吸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而后穿越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的淋巴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继续生长繁殖。部分细菌经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1次菌血症,病人出现发热、不适、全身酸痛等前驱症状。细菌随血流人骨髓、肝、脾、胆、肾等器官,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继续大量生长繁殖,再次人血引起第2次菌血症,病人表现持续高热(>39℃)、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胸腹部皮肤的玫瑰疹(皮肤毛细血管被细菌栓塞所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与骨髓抑制有关)。感染的2~3周胆囊中细菌可随胆汁排至肠道,其中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再次进入肠壁淋巴组织,肠壁淋巴结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肾可发生变性肿胀,血管内凝血,有时发生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细菌可从尿中排出。
    机体感染伤寒沙门菌后,可相继产生IgM、IgG抗体,使得肥达试验结果TO、TH高于正常值(1:80、1:160)。

  • 第7题:

    单选题
    男性,8岁,右手外伤后感染,右腋窝出现肿块,疼痛,伴发热、头痛2天。查体:体温39℃,右侧腋窝有一4cm直径大小的肿块,质韧、压痛、无波动感,皮肤红、肿、热。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89。具备以下哪项条件可切开引流()。
    A

    体温超过40℃

    B

    感染性休克

    C

    穿刺抽出脓液

    D

    血培养阳性

    E

    局部肿胀加重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因发热入院,疑诊为肠热症,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TH1:80、TO1:80、PA1:40、PB1:40入院后第12天、TH1:320、TO1:320、PA1:40、PB1:20,根据此结果可诊断何种疾病?(  )
    A

    伤寒

    B

    丙型副伤寒

    C

    乙型副伤寒

    D

    甲型副伤寒

    E

    回忆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33岁,间歇发热2周,食欲不振,大便3~4次/天。查体:前胸可见红色斑丘疹,左肋缘下可触及脾脏。化验:外周血白细胞低,肥达试验结果为O1:80、H1:160、A1:320、B1:40、C1:40。 根据以上症状和检查结果,该患者初步诊断为()
    A

    伤寒

    B

    甲型副伤寒

    C

    乙型副伤寒

    D

    丙型副伤寒

    E

    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A

    病毒性肠胃炎

    B

    上呼吸道感染

    C

    细菌性痢疾

    D

    淋巴结炎

    E

    伤寒(肠热症)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男性,24岁,8月15日发病。发热1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1.5cm,质软,余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数4.6×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找疟原虫1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O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既往病史中,近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此病例最大可能的诊断()。
    A

    病毒性肝炎

    B

    伤寒,副伤寒

    C

    钩端螺旋体病

    D

    疟疾

    E

    败血症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男性,24岁,8月15日发病。发热1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1.5cm,质软,余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数4.6×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找疟原虫1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O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既往病史中,近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此病例的诊断最大可能是()。
    A

    疟疾

    B

    败血症

    C

    钩端螺旋体病

    D

    病毒性肝炎

    E

    伤寒、副伤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女性,22岁,体温39~C左右持续5天,纳差。体检肝、脾略肿大。血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O.70,淋巴细胞O.26,单核细胞0.04。大便中可查出少量脓球和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生化反应试验结果为:葡萄糖分解(+);乳糖分解(一);动力(+);硫化氢试验(一)。该患者很可能患 ( )

    A.病毒性肠胃炎

    B.上呼吸道感染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痢疾

    E.伤寒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患者因发热入院,疑诊为肠热症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入院后14天TO 1:80、1:320;TH 1:80、1:320;PA 1:40、1:40;PB 1:40、1:20。根据此结果可诊断何病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丙型副伤寒
    E.回忆反应

    答案:A
    解析:
    伤寒杆菌凝集价H<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A<1:80,B<1:80,C<1:80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TO”的效价>1:80、“TH”>1:160时有诊断意义。
      【该题针对“伤寒★”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15题:

    男性,24岁,8月15日发病。发热1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1.5cm,质软,余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数4.6×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找疟原虫1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O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既往病史中,近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此病例最大可能的诊断()。

    • A、病毒性肝炎
    • B、伤寒,副伤寒
    • C、钩端螺旋体病
    • D、疟疾
    • E、败血症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张某,男,25岁。稽留高热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常规: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12%。肥达反应:H1:320,O1:320,OXA1:80,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伤寒肠出血
    • B、阑尾炎穿孔
    • C、胆囊炎胆囊穿孔
    • D、阿米巴痢疾肠穿孔
    • E、伤寒肠穿孔

    正确答案:E

  • 第17题:

    女性,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 A、病毒性肠胃炎
    • B、上呼吸道感染
    • C、细菌性痢疾
    • D、淋巴结炎
    • E、伤寒(肠热症)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男性36岁,发热20余天,T39℃左右,伴腹胀、乏力于8月15日就诊。体检:肝不大,脾肋下可及。血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60%,杆状细胞1%,淋巴细胞39%。为确诊应做的检查为()

    • A、血培养
    • B、PPD试验
    • C、便培养
    • D、胸片
    •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女性,20岁,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热并有寒战,夜间体温39~40℃,发热期间左腹股沟有疼痛、肿胀。伴恶心、呕吐,时有咳嗽。体检左腹股沟有3cm×5cm肿块,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4%。肝功正常,腹股沟穿刺获坏死性物质,伴巨噬细胞,血培养阴性,肥达试验结果:O1:320,H1:320,A1:40,B1:40。该患者很可能是()
    A

    病毒性肠胃炎

    B

    上呼吸道感染

    C

    细菌性痢疾

    D

    淋巴结炎

    E

    伤寒(肠热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张某,男,25岁。稽留高热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常规: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12%。肥达反应:H1:320,O1:320,OXA1: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伤寒肠出血

    B

    阑尾炎穿孔

    C

    胆囊炎胆囊穿孔

    D

    阿米巴痢疾肠穿孔

    E

    伤寒肠穿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配伍题
    肥达反应阴性( )|伤寒早期( )|伤寒菌苗预防接种( )|副伤寒甲( )|副伤寒乙( )
    A

    O1:80;H1:160;A1:40;B1:40 

    B

    O1:40;H1:40;A1:40;B1:40 

    C

    O1:160;H1:160;A1:320;B1:40 

    D

    O1:160;H1:40;A1:40;B1:320 

    E

    O1:40;H1:320;A1:320;B1:320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男性36岁,发热20余天,T39℃左右,伴腹胀、乏力于8月15日就诊。体检:肝不大,脾肋下可及。血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60%,杆状细胞1%,淋巴细胞39%。为确诊应做的检查为()
    A

    血培养

    B

    PPD试验

    C

    便培养

    D

    胸片

    E

    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持续性发热2周,伴腹泻,肝脾肿大,血清肥达反应H1:320,O1:320(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男,8岁,右手外伤后感染,右腋窝出现肿块,疼痛,伴发热、头痛2日。查体:体温39℃,右侧腋窝有一4cm直径大小的肿块,质韧,压痛,无波动感,皮肤红、肿、热。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9%。具备可切开引流条件的是()。
    A

    体温超过40℃

    B

    感染性休克

    C

    穿刺抽出脓液

    D

    血培养阳性

    E

    局部肿块变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