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
他校
本校
理校
第1题: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4条)标亿《新校正》:"停,一作微。"此条校勘属于( )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第2题:
第3题: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僳,汗出而解”。之论见于()。
第4题:
孤精于内。(《素问·汤液醪醴论》)顾观光校勘记:"孤精二字误倒,当依圣济总录乙转。"此条校勘方法属()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统的基本校勘方法的是()。
第6题: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治宜()
第7题:
高,膏;梁,米也。(《素问·腹中论》)“今禁高梁”王冰注。顾观光校勘记:“以生气通天论注校之,米,即粱之坏字”。此条校勘属()
第8题:
《景岳全书·汗证》
《医学正传·汗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明理论·自汗》
《素问·经脉别论篇》
第9题:
对校
本校
他校
理校
第10题:
本校法
对校法
他校法
理校法
第11题:
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 他校。
理校
第12题:
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
第13题: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第14题:
传统的基本校勘方法有()。
第15题:
在校对时,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校正原稿用字词错误属于()。
第16题: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条)含有的修辞手法是()
第17题:
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第18题:
错综
避复
分承
互备
第19题:
对校法
本校法
他校法
理校法
第20题:
对校
本校
他校
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