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钝貌
教诲不倦貌
不厌其烦貌
亲切耐性貌
第1题:
在"藉藉称名家"中,"藉藉"之义为( )
A、啧啧
B、唶唶
C、称赞貌
D、声名显盛的样子
第2题:
在"若病起于秋而伤其燥,金受火刑,化刚为柔"中,"刑"之义为( )
A、杀
B、罚
C、伤害
D、罪责
第3题:
在"以此言道之,亦宜以类相应,犹其形也,以数相中也"中,"中"之义为( )
A、当中
B、适合
C、符合
D、准的
第4题:
以下那些说法正确:
A.肾者胃之关也
B.脾阳根于肾阳
C.肾为气之根
D.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E.脾为生痰之源,肾为贮痰之器
第5题:
在"今则遍寻诸家,有增损不同者,各显注于方下,庶后人用之,左右逢其源也"中"左右逢源"之义为( )
A、四通八达
B、左右具宜
C、运用方便
D、得心应手
第6题:
第7题:
教师对待学生,就应该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帮助其成人、成才。
第8题:
在“若执东垣以治者,未免以燥剂补土,有拂于清肃之肺金”中。“拂”之义为()
第9题:
第10题:
帮助
辅助
补助
借助
第11题:
第12题:
迟钝貌
教诲不倦貌
不厌其烦貌
亲切耐性貌
第13题:
在"藉第令得志,其画策何可胜穷"中,"画策"之义为( )
A、在简策上作画
B、划开简策
C、谋划计策
D、策略
第14题:
在"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中,"体用"之义为( )
A、本体之功用
B、体察其功用
C、药性及功效
D、药物之功用
第15题:
在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中,"指归"之义为( )
A、指出归向
B、主旨,旨意
C、指示归途
D、指明意图
第16题:
在"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中,"资"之义为( )
A、帮助
B、辅助
C、补助
D、借助
第17题:
"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为
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
B、肺脾气化失司,不能输布津液
C、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D、肾病及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E、以上都不是
第18题:
在“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中“谆谆”之义为()
第19题:
在“静思其故,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均为三病,次第缠绵耳”中,“均”之义为()
第20题:
水肿的发病机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张景岳说:"盖水为至阴,其____在肾;水化于气,故其____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第21题:
杀
罚
伤害
罪责
第22题:
序言
作序
次序
依次排列
第23题:
变化之源
消化之源
强化之源
化生之源
第24题:
在简策上作画
划开简策
谋划计策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