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式阅读”
“想象式阅读”
“联想式阅读”
“移情式阅读”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文学作品的多主题理解,是()。
第3题: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才能达到文学与人生经验互相参证、交流的境界?()
第4题:
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和超越,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自由、愿望、需要得到一种替代性满足。
第5题: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第6题:
()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第7题: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专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主要来自于读者的()
第8题:
共鸣
净化
领悟
延留
第9题:
“体认式阅读”
“想象式阅读”
“联想式阅读”
“移情式阅读”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略
第14题: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谈谈你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认识。
第15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文学欣赏活动的再创造是指,读者在作家审美创造的基础上,以自己切身的人生经验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感情以及艺术形象。
第17题:
“移情式阅读”的意思是()
第18题: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是抱一种理解和欣赏的态度,而是使自己钻入到文学作品之中,作“个中人”,寻找作品中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将自我的情感移入到这样的人物身上。这种阅读指的是()
第19题:
没有读者,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就无从确证,作者的创作活动及其作品本身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第20题:
第21题: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是抱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阅读作品时将自我的感情移入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物身上,并以这一人物自居
移情式阅读也可以理解为“体认”中的“同化”
鲁迅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这说的便是移情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