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的观点。
第3题: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
第4题:
下列孔子的语录,内容没有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有()
第5题: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
第6题:
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第7题: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以意逆志
以己度人
知人论世
诗无达诂
第11题:
第12题: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第13题: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
作者
略
第14题:
孟子在()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第15题:
翻译:“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已有天下之善士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第16题:
《孟子》:“管仲之功可复许乎?”赵注:“许()兴也。”
第17题: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回答。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衰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解释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义。
第18题:
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第19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20题:
圣人
今人
读者
作者
第21题:
其治证皆入神
其无愧古之医师者欤
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