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句子中的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第2题:
“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中“不违”的含义是()。
第3题: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珠玉不睹乎外,();礼义不加于国家,()。
第4题:
下列句子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第5题: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第6题: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中的“亲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
第7题:
邪恶
哪里
厌烦
第8题:
词义范围缩小
词义范围扩大
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
第9题:
应该忘掉生死,抛弃情义
孟子反和子琴张是两个背信弃义的人
唱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悲伤
朋友去世,应该为朋友唱歌
第10题:
心外无乐
苦中作乐
格苦致乐
本心自乐
第11题:
制海内,子元元
妻不以我为夫
臣诸侯
贫穷则父母不子
第12题: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贫穷则父母不子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第13题: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中的“恶”意思是()。
第14题:
《庄子·大宗师》记载: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莫逆于心。子桑户死,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这则寓言的蕴意是()
第15题:
下列说法符合唯物论的是()
第16题:
翻译: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第17题:
在《齐物论》的“瞿鹊子问乎长梧子”这则寓言中,瞿鹊子提到的“夫子”指的是()。
第18题:
指出下列句子哪个词活用了,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并加以解释。贫穷则父母不子。
第19题:
秦师遂东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贫穷则父母不子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老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第23题:
则王公不以为宝;则晖润不博;则功名不白
则晖润不博;则功名不白;则王公不以为宝
则晖润不博;则王公不以为宝;则功名不白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