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备阶段识别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发现财务报表项目的异常波动
审计实施阶段确认某笔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
审计终结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在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运用,在下面的方法中多用于感知风险的是()
第6题:
现代审计方法发展到广泛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内部控制系统评价、抽样审计及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等技术方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
第7题:
重新计算
函证
分析
检查实物资产
第8题:
注册会计师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总体复核时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这个阶段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审计程序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第9题:
比较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问题分析法
第10题:
分析仅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分析仅包括财务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
分析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动项目
重新计算是财务审计常用的分析方法
第11题:
计算
观察
检查
分析
第12题: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提出审计调整建议,已审财务报表与未审财务报表一致,因此注册会计师认为无需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实施分析程序所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达不到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的实质性的保证水平
总体复核阶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实施分析程序的时间和重点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分析审计证据时,综合地、发展地分析和研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结果,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弄清问题的实质,这种方法是()。
第18题:
下列情形中,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有()
第19题:
数量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标杆法
调查法
第20题:
审计准备阶段识别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发现财务报表项目的异常波动
审计实施阶段确认某笔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
审计终结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第21题:
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
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披露
被审计单位所持股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市价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大幅下跌,但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由于违约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已被起诉,对此被审计单位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第22题:
被审计单位处于高风险行业
被审计单位面临较低的业绩压力
连续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足够的管理能力
第23题:
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
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往往集中在认定层次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
第24题:
事后查账技术
事中的分析比较
财务报表的逆查技术
计划预算的事前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