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校
本校
核红
对片
誊样
第1题:
第2题:
书刊校对工作操作工序的主要环节,除了初校、二校、三校外,还有()等。
第3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错误的是()。
第4题:
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完成对片后还不能进入印制环节
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第5题:
初校、二校可以使用同一份校样
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
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
校对二校样时,首先要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
誊样在校样退改前进行
第6题:
初、二连校模式
二、三连校模式
分校模式
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第7题:
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第8题:
理校
本校
核红
对片
誊样
第9题:
通读
初校
誊样
清稿
第10题:
编辑
初校
二校
三校
终校
第11题:
初校
二校
誊样
核红
第12题:
书刊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检查
重点书稿要增加校次,但为控制成本,一般不能超过六次
初校、二校两个校次,至少有一个校次要由责任校对负责
外校人员不得担任终校的工作
责任校对可以独立完成初校、二校、三校的工作
第13题:
可穿插进行的校对操作基本工序是()。
第14题:
三级校对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稿件的()工作。
第15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16题:
校对的各道工序都不能减少,还要根据出版机构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工序
校对基本模式的流程环节一般为:初校→二校→核红+三校→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分校模式的流程环节一般为: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连校模式的流程环节一般为: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第17题:
初校
二校
誊样
核红
第18题:
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各种书刊的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具有中级或高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
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
第19题:
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
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
终校必须由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如果是专业的书刊出版单位可以不用经过“三校一读”
第20题:
校样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可增加校次,但不宜超过五个校次
外校人员不得独立负责一个校次
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21题:
初校、二校
核红
三校
对片
第22题:
初校、二校、三校、通读
誊样、核红
文字技术整理
对片
初审、复审、终审
第23题:
初校、二校可以使用同—份校样
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
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
校对二校样时,首先要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
誊样在校样退改前进行
第24题:
校样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可增加校次,但不宜超过五个校次
外校人员不得独立负责一个校次
终校必须由本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