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第4题:
法治”和“法制”不同,()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
第5题: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
第6题:
下列哪一项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相联系的社会意识()
第7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8题:
社会管理理念
社会制度
社会意识
法律体系
第9题:
第10题:
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亦即一个国家在寻求治理的手段时,会选择以法律为主的社会治理手段
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它常常被理解为“依法办事”,即在法律被制定之后,任何人和组织的社会活动均应受既定法律规则的约束
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也就是说,法治必须以民主为社会条件和正当基础
法治还经常被作为一种文明的法的精神,与理念、原则、观念等词联用
第11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实践的开端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但是外国法治思想则没什么借鉴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第12题:
法制
法治
德治
人治
第13题:
第14题:
关于法治的含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16题: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第17题:
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第18题:
“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是()
第19题:
以下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含义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法治”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
“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第21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型认识和把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法律,法治
法律,法制
法治,法律
法制,法律
第24题:
两者内涵没有区别
两者内涵有重大区别
“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