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
8m
10m
12m
第1题:
液化石油气正压法回收残液操作方法是利用压缩机抽吸残液罐的气相液化石油气,压入贮罐后,翻转钢瓶,利用钢瓶与残液罐的压力差,将钢瓶残液排入残液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在倒残的整个过程中,要用压缩机不断地抽吸(),以免其压力升高。
A残液罐的气相;
B钢瓶的气相;
C残液罐的液相;
D钢瓶的液相
第3题:
当发现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什么单位进行处理,严禁乱倒残液。()
第4题:
怀疑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处理,严禁自己倒残液。
第5题:
怀疑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处理,严禁自己倒残液()。
第6题:
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定期检验项目包括:壁厚测定、容积测定、水压试验或残余变形率确定()。
第7题:
液化气钢瓶严禁躺倒放置,严禁加温爆晒液化气钢瓶残液。
第8题: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事项。
第9题:
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一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就把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气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再将环乙钢瓶底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下午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试分析下列问题: 气瓶按充装介质可分为()、永久气体气瓶、溶解气体气瓶。
第10题:
残液罐的气相;
钢瓶的气相;
残液罐的液相;
钢瓶的液相
第11题:
0.8%
0.6%
0.4%
第12题:
不准倒灌钢瓶,严禁将钢瓶卧放使用
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电器,严禁倾倒残液
不准将气瓶靠近火源、热源,严禁用火、蒸汽、热水对气瓶加温
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小孩、病残人不宜使用,严禁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
第13题:
液化石油气抽真空法回收残液操作方法是利用 压缩机抽吸残液的罐中的气相液化石油气排入贮罐使残液罐形成负压,利用 钢瓶与残液罐之间的压力差,将钢瓶中的残液排入残液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检测钢瓶经过吹扫和处理后,瓶内残气浓度不能高于()才能保证安全。
第15题:
液化气钢瓶内的残液倒入下水道比较安全。
第16题:
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一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就把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气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再将环乙钢瓶底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下午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试分析下列问题: 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m。
第17题:
当发现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进行处理,严禁乱倒残液。
第18题: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气瓶按充装介质可分为()、液化气体气瓶、溶解气体气瓶。
第19题: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事项。
第20题: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2011)4.2.5规定,凡浓度高于()体积的钢瓶,应重新对瓶内残液和残气进行处理。
第21题:
消防队
环保局
液化气充装站
第22题:
3MPa
5MPa
8MPa
10MPa
第23题:
40℃
50℃
60℃
70℃
第24题:
消防队
环保局
液化气充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