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登记项始址改成归还区始址但长度不变
某登记项始址不变,长度改为原长度加归还区长度
增加一个有效登记项
减少一个有效登记项
某登记项的始址和长度均需修改
第1题: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在回收一个分区时,若
该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空闲区表中某个登记栏所表示空闲区的起始地址
则说明( )。
A) 该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是空闲的
B) 该回收分区的下邻分区是空闲的
C) 该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是空闲的
D) 该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是都不是空闲的
A.
B.
C.
D.
第2题: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要与相邻空闲区合并。在修改未分配区表时,使空闲区个数不变且空闲区始址不变的情况是(16)空闲区。
A.无上邻也无下邻
B.无上邻但有下邻
C.有上邻也有下邻
D.有上邻但无下邻
第3题: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可用一张空闲区表来管理各分区的分配和回收,当某作业完成,回收该分区时发现空闲区表项不仅不增加,还减少了一项,说明该作业()
第4题:
在动态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要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
第5题: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为了方便管理,须设置一张()表,用来记录空闲区的()和()
第6题:
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时,可以采用()使分散的空闲区集中起来,以容纳新的作业。
第7题:
采用可变分区管理主存时,某作业的释放不仅不会在空闲区表中增加项,反而减少一项,则说明该作业()
第8题: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系统,在收回作业归还的空间时可能引起”空闲区表”发生()的变化.
第9题:
一张分区说明表
一张分区说明表和一张空闲分区表
一张“位示图”构成的分区说明表
由系统自定
第10题:
某登记项始址改成归还区始址但长度不变
某登记项始址不变,长度改为原长度加归还区长度
增加一个有效登记项
减少一个有效登记项
某登记项的始址和长度均需修改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可以采用 ______ 技术把分散的主存空闲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闲区。
第14题:
(20)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在回收一个分区时,若
该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
=空闲区表中某个登记栏所表示空闲区的起始地
则说明
A)该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是空闲的
B)该回收分区的下邻分区是空闲的
C)该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是空闲的
D)该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不是空闲的
第15题: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中,在对一个分区进行回收时,若该分区的起始地址加长度等于空闲区表中某个登记项所表示空闲区的起始地址,则表示()
第16题: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下,分配作业的主存空间根据()。
第17题: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可用一张空闲区表来管理各分区的分配和回收,当某作业完成,回收该分区时,发现空闲区表项没有增加,则说明该作业()
第18题: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可以采用移动技术来改变作业存放的位置,其目的是()
第19题:
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2的情况是()。
第20题:
集中分散的空闲区
寻找作业最佳执行空间
使主存空间中的作业排列格式紧凑有序
便于作业动态扩充主存
降低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有上邻空闲区, 也有下邻空闲区
第24题:
有上邻空闲区
有下邻空闲区
既有上邻空闲区,又有下邻空闲区
既无上邻空闲区,又无下邻空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