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井下不同地点的硐室发生火灾,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正确的是()。
A.爆炸材料库着火时,应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他爆炸材料运出;因高温运不出时,应关闭防火门,退至安全地点
B.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火源下方的矿车固定,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C.蓄电池电机车库着火时,必须切断电源,采取措施,防止氢气爆炸
D.水泵房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时,当即用水浇火点
第2题:
皮带着火的原因有()。
第3题:
煤气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理化特性,决定了其容易造成煤气()三大事故。
第4题:
引进浅冷装置发生严重泄漏或着火时应全厂停机,及时关闭界区进、出口阀,切断泄漏源,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第5题:
对于发生了严重的泄露,但尚未发生着火和爆炸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消除()和消除()。
第6题:
下列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
乙炔管在使用中着火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氧气管着火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第8题:
爆炸材料库着火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迅速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如有可能,应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水流应采取直射
灭火人员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第13题:
发生危险化学品爆炸、泄露等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14题:
对于发生了严重的泄露,但尚未发生着火和爆炸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和()。
第15题:
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四条红线”要求,企事业单位要严防油气生产经营领域的着火爆炸风险,加密生产巡检督查频次,提高巡检质量,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履行生产经营中的变更管理程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油气等介质()。
第16题:
对于发生了严重的泄露,但尚未发生着火和爆炸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消除着火源和()。
第17题:
对于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质、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遇水燃烧爆炸的物质等,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发生爆炸。
第18题:
爆炸、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发生时,要切断气(物料)源,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
第19题:
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第20题:
泄露、着火、爆炸
着火、爆炸、中毒
泄露、爆炸、中毒
泄露、着火、中毒
第21题:
低于爆炸下限
高于爆炸下限
低于爆炸上限
高于爆炸上限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