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行须在22日上午完成录入及确认工作
经营行应与借款人协商推迟贷款归还或发放时间,保证21日贷款余额不发生变化
经营行须在21日当天完成录入及确认工作
当月已确认的减值测试可不变化,下月再按新的贷款余额进行测试
第1题:
对经营性物业贷款,若房地产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或发生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经营行可与借款人协商变更借款合同中()。
第2题:
在减值测试MM模型中,以下属于正确资产分组的是()。
第3题:
贷款调查主要完成贷前调查、贷款信息录入及复核工作。
第4题:
在C2环境下,若单笔减值测试结果或预计负债未通过审核的,则()。
第5题:
经营行对减值测试的相关工作应于每月21日前完成,对21日当日贷款余额发生变动的,()。
第6题:
个人经营贷款经办行贷后管理和检查工作具体包括()。
第7题:
贷款额度
贷款期限
贷款利率
每期还贷金额
第8题:
无余额
有余额
无欠息
有欠息
第9题:
对于直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资金的,要通过借款人贷款账户跟踪贷款发放后的资金流向,监督借款人是否按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
定期了解借款人客户信息变化情况
定期查询相关系统,了解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
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抵押房产状况及价值、权属是否发生变化
贷款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应随时检查保证金账户是否充足
第10题:
发起减值测试→减值审核→减值发起确认→减值审核确认→减值检查及认定
发起减值测试→减值发起确认→减值审核→减值审核确认→减值检查及认定
发起减值测试→减值发起确认→减值审核确认→减值审核→减值检查及认定
发起减值测试→减值审核确认→减值发起确认→减值审核→减值检查及认定
第11题:
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和减值测试结果应分别认定
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的认定,即为对减值测试结果的认定
对减值测试结果的认定,即为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的认定
权限在二级分行时,减值测试可与每月减值测试合并进行,无须在分类形态变化时单独进行
第12题:
一级分行业务主管部门应定期审核经营行可疑线索认定结果及处置整改方案,跟踪督导经营行完成处置整改,个贷中心做好上报数据等配合工作
个贷中心定期监管新发放贷款支付方式是否符合个人用信管理相关规定
对于受托支付的贷款,经营行监管受托支付管理要求落实情况是否符合监管要求,个贷中心无需监管
对于自主支付的贷款,个贷中心定期对经营行上报自主支付方式贷款的用途证明、勾对清单进行核对
第13题:
对因贷款形态变动而进行的DCF测试,与分类形态的认定合并进行,执行分类形态认定的流程与权限,()。
第14题: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可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罚息;情节特别严重的,贷款人可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第15题:
关于个贷用途风险批量监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16题:
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中可出现拨备金额大于贷款余额或预计垫款金额的情况。
第17题:
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第18题:
贷款本息归还后,柜员使用“1367对公贷款借据余额及欠息查询”交易进行查询,确认贷款账户()。
第19题:
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贷款(已减值)初始账面余额-确认为减值贷款后归还的本金+(-)该笔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贷款(已减值)初始账面余额-确认为减值贷款后归还的本金-该笔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贷款(已减值)初始账面余额-确认为减值贷款后归还的本金+该笔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贷款(本金)初始账面余额-确认为减值贷款后归还的本金-该笔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第20题:
经营行须在22日上午完成录入及确认工作
经营行应与借款人协商推迟贷款归还或发放时间,保证21日贷款余额不发生变化
经营行须在21日当天完成录入及确认工作
当月已确认的减值测试可不变化,下月再按新的贷款余额进行测试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定期对辖内经营行新发放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风险筛查
向经营行发布可疑线索
审核经营行可疑线索认定结果及处置整改方案
监管受托支付管理要求落实情况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第24题:
贷款申请审批表
借据
贷前贷款调查报告
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