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张某和妹妹在甲工厂流水线做工。张某想跳槽到待遇更高的乙工厂,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提出了辞职。因乙工厂与甲工厂是竞争对手,甲工厂老板以开除张某妹妹作为要挟,要求张某辞职后不得到乙工厂工作。甲工厂的行为侵犯了张某( )的权利。
A.取得劳动报酬
B.选择职业
C.平等就业
D.劳动保护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第8题:
甲被生前工作单位申报为革命烈士,某报对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乙四处散布言论贬损甲。对乙的行为,可以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是()
第9题:
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第10题:
委托媒体以乙的名义登报道歉,费用由乙支付
对乙进行拘留
双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法院可以责令乙承担迟延履行金
法院可以直接拍卖乙的住房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甲与乙想盗窃某厂仓库的钢材,乙的一个亲戚恰好在该厂工作,甲让乙设法配一把钥匙,乙将钥匙配好交给甲。某日晚,二人约好在仓库门口汇合,但乙思前想后,觉得事情早晚会败露,最后没有如约前往。甲久等乙不来,只好自己用钥匙打开仓库大门,盗走钢材。几日后,甲将钢材卖出,得赃款30000元,甲分给乙10000元,但乙拒绝接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是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是盗窃既遂,乙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C.甲的行为是盗窃既遂,乙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D.对甲的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对乙应当按照中止犯的规定减轻处罚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甲被某市政府评为道德模范,本地媒体对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乙在微博平台对甲的故事进行质疑,认为对甲的部分报道并不真实,该微博被大量转载。一时间,甲承受众多质疑,精神倍感痛苦,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经法院审理查明,媒体在报道的时候的确进行了过度加工,则应对甲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第19题:
李某到甲县人社局申请退休,甲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王某经审核作出不予退休的决定,李某不服该决定向乙市人社局申请行政复议,乙市人社局维持原决定。李某向法院起诉,下列为本案被告的是()。
第20题:
某公民甲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原由妹妹继承的两间房屋已经卖给了公民乙,对此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这两间房屋做出的处理决定是()
第21题:
乙
微博运营商
转载微博的网友
对甲过度加工报道的媒体
第22题:
某报社侵犯了丙的肖像权
甲和报社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丙可以选择甲和报社承担侵权损害责任
丙可以要求报社赔礼道歉或者恢复名誉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