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某地政府委托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办公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22200m2。共有甲、乙、丙、丁等8家施工单位报名参加投标。最终乙施工单位中标,并于2013年8月1日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总价款4840万元,合同工期350d。 在招投标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政府为了控制建安成本,指定了专门的招标代理机构。 事件二: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文件发售后的第二天,发现甲施工单位在一个月前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于是取消了甲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 事件三:在签订合同时,约定采用固定总价一次性包死,不再调整。 事件二中招标代理机构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第4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新建住宅楼工程。招标文件规定,工程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地上5层,工期265d,固定总价合同模式。至投标阶段工程施工图设计尚未全部完成。在此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中标价格为1350万元。但是经双方3轮艰苦谈判,最终确定合同价为1200万元,并据此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事件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未到现场进行勘察,认为工程结构简单并且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非常熟悉,另外考虑工期不到一年,市场材料价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按照企业以往积累的经验编制标书。 事件三:部分合同条款中规定:1.施工单位按照开发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责任。2.开发公司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和主要管线资料,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事件一中开发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某地政府委托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办公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22200m2。共有甲、乙、丙、丁等8家施工单位报名参加投标。最终乙施工单位中标,并于2013年8月1日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总价款4840万元,合同工期350d。 在招投标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政府为了控制建安成本,指定了专门的招标代理机构。 事件二: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文件发售后的第二天,发现甲施工单位在一个月前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于是取消了甲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 事件三:在签订合同时,约定采用固定总价一次性包死,不再调整。 事件三中采用固定总价一次性包死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第15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新建住宅楼工程。招标文件规定,工程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地上5层,工期265d,固定总价合同模式。至投标阶段工程施工图设计尚未全部完成。在此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中标价格为1350万元。但是经双方3轮艰苦谈判,最终确定合同价为1200万元,并据此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事件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未到现场进行勘察,认为工程结构简单并且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非常熟悉,另外考虑工期不到一年,市场材料价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按照企业以往积累的经验编制标书。 事件三:部分合同条款中规定:1.施工单位按照开发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责任。2.开发公司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和主要管线资料,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指出事件三中合同条款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第16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新建住宅楼工程。招标文件规定,工程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地上5层,工期265d,固定总价合同模式。至投标阶段工程施工图设计尚未全部完成。在此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中标价格为1350万元。但是经双方3轮艰苦谈判,最终确定合同价为1200万元,并据此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事件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未到现场进行勘察,认为工程结构简单并且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非常熟悉,另外考虑工期不到一年,市场材料价格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按照企业以往积累的经验编制标书。 事件三:部分合同条款中规定:1.施工单位按照开发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责任。2.开发公司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和主要管线资料,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承担的风险是哪些?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