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为加强统治,北魏王朝还多次修改律令,公元492年,颁布____,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题目
填空题
为加强统治,北魏王朝还多次修改律令,公元492年,颁布____,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考题
更多“为加强统治,北魏王朝还多次修改律令,公元492年,颁布____,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周公在中国奴隶制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周公制礼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纵观先秦诸子,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称道周公,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周公的思想。尤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代表人物,对周公更是推崇备至。可以说,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德主刑辅、先教后诛、宽猛相济、刑罪相称等主张大都发端于周公。因此,周公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 第2题:

    公元前2770年左右,埃及历史上最早的王朝被强大的()的统治所取代。

    • A、纳尔迈
    • B、左塞
    • C、迈塞里努斯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

    • A、元
    • B、金
    • C、辽
    • D、北魏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颁布了由宪政编查馆制订的《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用资产阶级宪法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法外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頫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翀,康里巎巎等。
    (3)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4)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5)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 第6题:

    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其统治期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商鞅变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变法运动,它不但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而且它所体现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变法前夕,商鞅与当时秦国保守派代表甘龙、杜挚进行了一场是否要变法的论争,商鞅力排众议,不但反对复古倒退,而且反对保持现状,明确提出了“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变法主张,认为“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统治者制定法律,必须从实际出发,“明世俗之变”。只有“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法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才能治理好国家。这种法随时变、与时俱进的变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改革家反对保守派、进行变法的重要思想斗争武器。
    (2)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围绕着“农”“战”进行的,尽管他为了实现利农和利战的改革目标而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但在结果上确实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为后世弱国变强之道提供了重要借鉴。
    (3)商鞅变法前先取信于民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先秦法家重“信”的法价值追求。法家不仅重“法”,重依法治国,而且还重“信”,重“信赏必罚”,强调法的公信力,这种思想无疑对于国家法律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商鞅强调“一教”,反对民众“议令”,认为思想的统一对于国家法令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主张用法家思想统一人们的言行。这种思想对于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箝制了思想,不利于思想的繁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一的北魏王朝正式瓦解于(  )。
    A

    公元525年

    B

    公元500年

    C

    公元534年

    D

    公元540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标志着北魏灭亡。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周公在中国奴隶制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周公制礼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纵观先秦诸子,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称道周公,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周公的思想。尤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代表人物,对周公更是推崇备至。可以说,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德主刑辅、先教后诛、宽猛相济、刑罪相称等主张大都发端于周公。因此,周公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鲜卑首领在牛川大会诸部,正式建都盛乐,始建北魏王朝是在(  )。
    A

    公元386年正月

    B

    公元395年二月

    C

    公元390年正月

    D

    公元354年二月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公元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公元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 第11题:

    判断题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颁布了由宪政编查馆制订的《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用资产阶级宪法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法外衣。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析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唐朝在继承前代法制的基础上又做了变革,终使其法制集秦汉以来立法的大成,而成为封建法典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蓝本;另外,唐律还传到东南亚各地,对中华法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唐朝法律是后世立法的楷模
    唐以后的几代立法都深受唐律的影响,其主要刑法典都是以唐律为蓝本制定的。宋最主要的刑法典《宋刑统》对唐律律文和疏议进行了全部抄录;金《泰和律义》的篇章结构和唐律相同;元、明、清三代的法制尽管与唐律有一定的差异,但内容变动不大。因此,唐朝的法制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典型代表,在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法制是中华法系的核心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在中华法系中处以绝对的主要地位,它对中华法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强盛的唐王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东、南亚各封建国家仰慕唐朝先进的文化包括法律,纷纷来唐朝交流学习,不仅使得唐律的影响远远传播到国外,在唐律的影响下,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的以唐律为母法和标准的许多子法系统,进而形成了中华法系。
    朝鲜受的影响最大,《高丽史·刑法志》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日本也深受唐律影响,日本进行的“大化革新”即模仿唐朝制度,其《近江令》即仿《贞观律》,其刑法典《大宝律令》在篇目和顺序上完全同《永徽律疏》相同,导致日本对法律形式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完全沿袭唐朝。越南李氏王朝的《刑书》,陈氏王朝的《国朝刑律》内容大都沿用唐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礼治”、“德治”和“人治”是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他所提倡的“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等思想,经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加工、改造,与封建纲常礼教融为一体,从西汉起,就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长期影响着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活动。

  • 第14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统一帝国秦王朝建立在公元前199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公元701年颁布事实的大宝法律令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简述商鞅变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变法运动,它不但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而且它所体现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变法前夕,商鞅与当时秦国保守派代表甘龙、杜挚进行了一场是否要变法的论争,商鞅力排众议,不但反对复古倒退,而且反对保持现状,明确提出了“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变法主张,认为“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统治者制定法律,必须从实际出发,“明世俗之变”。只有“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法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才能治理好国家。这种法随时变、与时俱进的变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改革家反对保守派、进行变法的重要思想斗争武器。
    (2)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围绕着“农”“战”进行的,尽管他为了实现利农和利战的改革目标而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但在结果上确实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为后世弱国变强之道提供了重要借鉴。
    (3)商鞅变法前先取信于民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先秦法家重“信”的法价值追求。法家不仅重“法”,重依法治国,而且还重“信”,重“信赏必罚”,强调法的公信力,这种思想无疑对于国家法律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商鞅强调“一教”,反对民众“议令”,认为思想的统一对于国家法令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主张用法家思想统一人们的言行。这种思想对于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箝制了思想,不利于思想的繁荣。

  • 第17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是()

    • A、北魏
    • B、辽
    • C、元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早规定在()。

    • A、魏律
    • B、晋律
    • C、北齐律
    • D、北魏律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填空题
    为加强统治,北魏王朝还多次修改律令,公元492年,颁布____,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正确答案: 太和新律
    解析: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群官商议,孝文帝亲自刊定,于太和年间颁布律法。太和五年后又任用汉臣李冲等人修订。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第20题:

    问答题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其书法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赵孟頫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元代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是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由于赵孟頫的提倡复古,这一时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奎章阁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书家有赵世延、虞集、揭溪斯、柯九思、勃术鲁翀,康里巎巎等。
    (3)少数民族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
    (4)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一脉。
    (5)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公元前2770年左右,埃及历史上最早的王朝被强大的()的统治所取代。
    A

    纳尔迈

    B

    左塞

    C

    迈塞里努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是()
    A

    北魏

    B

    C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早规定在()。
    A

    魏律

    B

    晋律

    C

    北齐律

    D

    北魏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公元前536年,子产“()”,是中国法制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正确答案: 铸刑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