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李冬梅,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5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家,收入也可以,老婆就应在家好好照顾他和女儿。女儿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为自己烧饭,同样反对母亲上班。李冬梅执意去工作,但连续找了几星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不适应。李冬梅为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后经邻居推荐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题目
问答题
李冬梅,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5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家,收入也可以,老婆就应在家好好照顾他和女儿。女儿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为自己烧饭,同样反对母亲上班。李冬梅执意去工作,但连续找了几星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不适应。李冬梅为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后经邻居推荐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李冬梅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李冬梅的困境。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更多“李冬梅,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5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相关问题
  • 第1题:

    方婆婆,70岁,老伴早年去世,她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多年前嫁到了另一个城市,很少回来,儿子没有固定工作,经常不回家,平时对方婆婆不理不问。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前几天,她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儿子也不知所踪。当居委会成员到家里看望她时,方婆婆非常难过,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表示忧虑,情绪不稳,对儿子也表示担心。居委会成员让他放心,社区一定会帮助她度过难关。社区积极与方婆婆的子女取得联系,调解关系,帮助方婆婆的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希望子女们能赡养老人,给她各方面的关爱,并发动邻里给方婆婆一些关爱,让老人能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
    以下哪项不是社区服务的功能?( )

    A.社会福利功能
    B.物质文明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整合功能

    答案:B
    解析:
    社区服务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福利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文明功能。物质文明功能属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功能。

  • 第2题:

    陈女士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此陈女士辞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女儿,长此以往,陈女士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对丈夫和婆婆的意见很大,致使家人之间矛盾不断。社会工作者了解后开始介入,他的工作重点应该在( )。

    A.危机干预
    B.哀伤辅导
    C.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
    D.病情评估

    答案:C
    解析:
    儿童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①对患儿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降低其对于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采用适合患者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社会工作方法,如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促进患者情感的表达帮助其认识疾病、适应治疗环境,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②对照顾者来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帮助个体或整个家庭从疾病造成的混乱中恢复正常,将整个家庭的功能调节到正常的状态。用个案或者小组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情绪上的问题,提升其患儿照护的能力,也可采用家庭治疗来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问题。另外可以整合相应的社区资源来帮助照顾者减轻照护或者经济方面的压力,建构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3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入户探访时了解到,李婆婆今年72岁,丈夫去世多年,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日常起居由女儿和女婿照顾。根据上述资料,小王绘制的下列家庭结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家庭结构图中:“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家庭结构图的绘制遵循三项基本的原则:(1)长辈在上,晚辈在下;(2)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3)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故正确答案应为C。

  • 第4题:

    李婆婆家因为电线年久失修突然发生火灾了,李婆婆的孙子吓得躲进衣柜,李婆婆也急着找存折,担心被或烧掉了,你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不正确,发生火灾时不能躲在床下、桌子下或壁橱里,也不能为抢救家里的贵重物品而耽误灭火或逃生的时间。

  • 第5题:

    李奶奶育有两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王大爷育一男一女,也都结婚工作。由于李奶奶和王大爷的老伴都去世了,两人互有好感,在前年结了婚。现李奶奶突患重病,需要人照顾,李奶奶的五个孩子聚集起来在讨论,他们的讨论内容如下。则哪些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 A、大儿子说"咱妈再婚了,应该是王大爷的儿女赡养她,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 B、二儿子说"咱妈虽然再婚了,但作为儿女,始终有赡养她的义务"
    • C、大女儿说"我嫁出去了,要照顾公公婆婆,没有赡养咱妈的义务"
    • D、小女儿说"咱妈一直对我都不好,我和她没什么感情,我没有赡养她的义务"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方婆婆,70岁,腿脚略有不便,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虽然有生活自理能力却无心照顾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时都要上班,家中没有人照顾她,方婆婆的儿子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将她送到了离家20公里远,收费比较高的养老院。 人住养老院半年后,方婆婆还难以适应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欢院方组织的郊游活动,她感到既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也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只能待在这个“小地方”。渐渐地她越发感到手脚没有力气,浑身不自在。针对方婆婆的情况,养老院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方婆婆强烈要求回家。 方婆婆的儿子发现社区开办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家务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价格也比较便宜,社区里有很多母亲的老朋友还有志愿者服务。于是方婆婆的儿子为母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工作者求助。【2010年真题】 【问题】 1.结合案例,指出该养老院服务存在哪些局限性。 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案例中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提出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建议。 3.结合案例,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正确答案: 1.养老院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的需要来提供服务。此案例中,该养老院的服务存在以下局限性:
    (1)该养老院设置老年人不习惯的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违背了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
    (2)该养老院组织部分老年人并不喜欢的郊游活动,忽视了服务过程中的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该养老院限制了老年人请假回家、行动外出等自由,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方婆婆在养老院里找不到人交流谈心,说明该养老院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对于人来说,健康是首要的。尤其对于老年人,健康维护是最应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案例中,方婆婆由于心理上不满养老院的生活,渐渐身体上也出现了不适应,但是该养老院却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
    2.老年机构照顾方面的理论主要有“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
    (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结合方婆婆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养老院应该废止定时制度,减少其对老年人精力的牵扯以及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2)应该加强老年人之间、工作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需求;
    3)设置老年人喜欢并乐意投入精力的活动,例如方婆婆喜爱的音乐赏析。
    (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结合方婆婆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养老院应该积极联系家属,增加探亲机会并给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对家庭生活的延续感;
    2)多陪老年人收看节目,欣赏音乐,探讨新闻,辅助老年人的外在延续性需要的满足。3.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熟悉老人健康状况,能够进行或辅助展开精心照料,可同时满足老年人健康维护和居家安全层面的需要。这样就既有利于方婆婆的身体保养,也能减少老年人对后事安排的顾虑。
    (2)子女、老伴、朋友、同事等都在周围,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业休闲和社会参与层面的需要。这样无论是心理上、精神上还是情绪上,方婆婆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3)投入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节省社会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方婆婆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4)在自己家中居家养老有利于服务老年人的各项社会工作更好地以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展开,有利于社会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气氛的和谐,这样方婆婆就不用必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李婆婆家因为电线年久失修突然发生火灾了,李婆婆的孙子吓得躲进衣柜,李婆婆也急着找存折,担心被或烧掉了,你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不正确,发生火灾时不能躲在床下、桌子下或壁橱里,也不能为抢救家里的贵重物品而耽误灭火或逃生的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前去探访王婆婆,发现她的房间十分凌乱,散发出难闻的味道。老人嘴唇干裂,床头柜上摆放着好几瓶药,床边还放着尿盆,她反复地说"活着真受罪"。保姆说:"王婆婆几周前因洗澡不慎滑倒,造成骨折,一周前出院回家静养"。上述情况表明,王婆婆目前生活存在的风险因素是()。
    A

    身体虐待

    B

    情感虐待

    C

    他人疏于照顾

    D

    自我忽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 第9题:

    单选题
    陈女士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此陈女士辞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女儿,长此以往,陈女士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多,对丈夫和婆婆的意见很大,致使家人之间矛盾不断。社会工作者了解后开始介入,工作重点应该在(    )。
    A

    危机干预

    B

    哀伤辅导

    C

    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

    D

    病情评估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孙婆婆的老伴三年前去世,由于行动不便无人照顾,她只能搬来与儿子同住。但是三年来,儿子和媳妇总把孙婆婆锁在屋里,不允许她出门半步。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孙婆婆儿子和媳妇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虐待老人行为

    B

    疏于照顾老人行为

    C

    歧视老人行为

    D

    忽视老人行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方婆婆,70岁,腿脚略有不便,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虽然有生活处理能力却无心照顾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时都要上班,家中没有人照顾她,方婆婆的儿子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将她送到了离家20公里远,收费比较高的养老院。入住养老院半年后,方婆婆还难以适应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欢院方组织的郊游活动,她感到既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也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只能呆在这个“小地方”。渐渐地她越发感到手脚没有力气,浑身不自在。针对方婆婆的情况,养老院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方婆婆强烈要求回家。方婆婆儿子发现社区开办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家务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价格也比较便宜,社区里有很多母亲的老朋友还有志愿者服务。方婆婆的儿子为母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结合案例,指出该养老院服务存在哪些局限性。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案例中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提出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建议。3.结合案例,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李奶奶育有三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王大爷育一男一女,也都结婚工作。由于李奶奶和王大爷的老伴都去世了,两人互有好感,在前年结了婚。现李奶奶突患重病,需要人照顾,李奶奶的五个孩子聚集起来在讨论,他们的讨论内容如下。则哪些人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A

    大儿子说“咱妈再婚了,应该是王大爷的儿女赡养她,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B

    二儿子说“咱妈虽然再婚了,但作为儿女,始终有赡养她的义务”

    C

    大女儿说“我嫁出去了,要照顾公公婆婆,没有赡养咱妈的义务”

    D

    小女儿说“咱妈一直对我都不好,我和她没什么感情,我没有赡养她的义务”

    E

    小儿子说“当初咱妈再婚时我就不同意,她硬是和李大爷过一块儿了,现在她生病了,应该让李大爷照顾,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13题:

    方婆婆,70岁,老伴早年去世,她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多年前嫁到了另一个城市,很少回来,儿子没有固定工作,经常不回家,平时对方婆婆不理不问。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前几天,她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儿子也不知所踪。当居委会成员到家里看望她时,方婆婆非常难过,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表示忧虑,情绪不稳,对儿子也表示担心。居委会成员让他放心,社区一定会帮助她度过难关。社区积极与方婆婆的子女取得联系,调解关系,帮助方婆婆的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希望子女们能赡养老人,给她各方面的关爱,并发动邻里给方婆婆一些关爱,让老人能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解决方婆婆的生活困难问题,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子女常回家照顾方婆婆
    B.替方婆婆联系养老院,送她到养老院
    C.根据相关政策,为方婆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D.社区工作人员轮流照顾方婆婆

    答案:C
    解析:
    社区工作者要对症下药,针对方婆婆的生活困难问题,社区工作者应该利用社会工作行政手段,结合具体社会政策,帮助方婆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当前生活困难问题。

  • 第14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入户探访时了解到,李婆婆今年72岁,丈夫去世多年,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日常起居由女儿和女婿照顾。根据上述资料,小王绘制的下列家庭结构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应遵循三项基本的原则: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题中,C项正确体现了李婆婆的家庭结构图。

  • 第15题:

    刘先生和白女士结婚2年了,婚姻生活比较和谐,但是最近出现了问题:婆婆过来一起住了,与白女士经常发生冲突。婆婆非常爱干净,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并且要求大家保持卫生,尤其是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白女士认为婆婆有洁癖,害的自己在家也都不能放松,觉得很不自在。例如,夏天白女士光脚穿凉鞋出门,婆婆觉得她把脚弄脏了,回家后把家里的拖鞋也弄脏了;她做的饭,婆婆觉得不好吃;她洗的碗,婆婆觉得不够干净;她收拾的床铺,婆婆觉得不够整洁?白女士觉得婆婆在家碍手碍脚,打扰了他们小夫妻的二人世界不说,还对她挑三拣四,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两个女人都对刘先生抱怨。刘先生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不做什么反应,内心希望时间久了婆媳之间可以慢慢相处好。然而白女士越来越不满,常常很晚才回家。婆婆对此加以指责,冲突越来越频繁。在婚姻家庭系统中,()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

    • A、开放机制
    • B、平衡机制
    • C、改变机制
    • D、整体机制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方婆婆,70岁,腿脚略有不便,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她很伤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虽然有生活处理能力却无心照顾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时都要上班,家中没有人照顾她,方婆婆的儿子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将她送到了离家20公里远,收费比较高的养老院。 入住养老院半年后,方婆婆还难以适应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欢院方组织的郊游活动,她感到既没有人可以交流谈心,也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只能待在这个“小地方”。渐渐地她越发感到手脚没有力气,浑身不自在。针对方婆婆的情况,养老院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方婆婆强烈要求回家。方婆婆儿子发现社区开办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家务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价格也比较便宜,社区里有很多母亲的老朋友还有志愿者服务。方婆婆的儿子为母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指出该养老院服务存在哪些局限性。 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案例中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提出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建议。 3.结合案例,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正确答案: 1.养老院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的需要来提供服务。此案例中,该养老院的服务存在以下局限性:
    (1)该养老院设置老年人不习惯的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违背了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
    (2)该养老院组织部分老年人并不喜欢的郊游活动,忽视了服务过程中的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该养老院限制了老年人请假回家、行动外出等自由,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方婆婆在养老院里找不到人交流谈心,说明该养老院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对于人来说,健康是首要的。尤其对于老年人,健康维护是最应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案例中,方婆婆由于心理上不满养老院生活,渐渐身体上也出现了不适应,但是该养老院却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
    2.老年机构照顾方面的理论主要有“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
    (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结合方婆婆的需要,具体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①养老院应该废止定时制度,减少其对老年人精力的牵扯以及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②应该加强老年人之间、工作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需求;
    ③设置老年人喜欢并乐意投入精力的活动,例如方婆婆喜爱的音乐赏析。
    (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结合方婆婆的需要,具体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①养老院应该积极联系家属,增加探亲机会并给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对家庭生活的延续感;
    ②多陪老年人收看节目,欣赏音乐,探讨新闻,辅助老年人的外在延续性需要的满足。
    3.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熟悉老人健康状况,能够进行或辅助展开精心照料,可同时满足老年人健康维护和居家安全层面的需要。这样就既有利于方婆婆的身体保养,也能减少老年人对后事安排的顾虑。
    (2)子女、老伴、朋友、同事等都在周围,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业休闲和社会参与层面的需要。这样无论是心理上、精神上还是情绪上,方婆婆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3)投入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节省社会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方婆婆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4)在自己家中居家养老有利于服务老年人的各项社会工作更好地以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展开,有利于社会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气氛的和谐,这样方婆婆就不用必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了。

  • 第17题:

    单选题
    女:对不起,我明天不能和你们出去玩儿了。男:为什么?怎么了?女:我儿子生病了,我要在家照顾他。男:他现在好点儿了吗?女:好一些了。问:女的为什么不出去玩儿了?
    A

    脚疼

    B

    孩子病了

    C

    要练习跳舞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服务对象:“我工作很忙,平时婆婆帮忙带孩子。你也知道隔代亲,老人家比较宠孩子,小孩子现在说话就没大没小的,管了婆婆就不高兴,不管我又怕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跟我也不亲了。” 社会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希望孩子懂规矩,但是找不到让婆婆接受、孩子又不逆反的方法,是吗?”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技巧是()
    A

    忠告

    B

    澄清

    C

    对焦

    D

    对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李冬梅,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5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家,收入也可以,老婆就应在家好好照顾他和女儿。女儿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为自己烧饭,同样反对母亲上班。李冬梅执意去工作,但连续找了几星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不适应。李冬梅为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后经邻居推荐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李冬梅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李冬梅的困境。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案例六  王丽娜,女,41岁,曾是某厂的技术骨干,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了。现在,婆婆已经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收入也可以,但工作忙碌,无暇顾家,老婆就应该在家好好照顾家人,做好“贤内助”。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不愿意母亲去上班。王丽娜执意去找工作,连续找了几个星期,却发现自己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又不适应。她对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十分低落。后经邻居推荐,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
    王丽娜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现在婆婆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反对,加之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的技能过时,心中闷闷不乐。
    (2)家庭地位问题
    丈夫因为工作忙,反对老婆上班,认为她应该留在家里好好照顾家人。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希望母亲不要上班。在这个问题上,王丽娜很难取得丈夫和儿子的理解。丈夫和儿子都不能从平等的角度尊重王丽娜的个人意愿,从侧面反映王丽娜在家庭中处于附庸地位,缺乏自主。
    (3)就业问题
    王丽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有的技术已经过时,体力劳动又无法胜任,连续找了几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王丽娜的技术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说明她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与王丽娜的丈夫和儿子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其就业
    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三人一起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各自的需要,在王丽娜照顾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争取兼顾,还应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让他们多关心王丽娜,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意识,支持王丽娜的就业想法。
    (2)对王丽娜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她解决困难
    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帮助王丽娜摆脱低落情绪,勇敢面对现实。通过个案或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王丽娜顺利渡过求职初期阶段的困难。
    (3)与王丽娜进一步交流,帮助她树立正确的目标
    分析王丽娜的现状,利用她原来的专业技术基础,发现、挖掘她的潜能,引导其明确就业的方向,指导她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同时鼓励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难找而一蹶不振。
    (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丽娜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社区工作,帮助王丽娜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具体办法有:
    ①建议王丽娜及时“充电”,在理论和实务上进行学习和培训,弥补相关知识、技能,尽快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②鼓励王丽娜多寻找招聘信息,继续求职,实现多渠道就业;
    ③利用社区推荐、介绍等方式,多渠道地帮助她寻找就业机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陈女士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此陈女士辞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女儿,长此以往,陈女士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对丈夫和婆婆的意见很大,致使家人之间矛盾不断。社会工作者了解后开始介入,他的工作重点应该在(  )。
    A

    危机干预

    B

    哀伤辅导

    C

    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

    D

    病情评估


    正确答案: D
    解析:
    针对慢性疾病患者与长期照顾者的常用的个案管理方法有三种:①社会心理评估。社会工作者需对患者社会心理状况、医疗适应、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及经济状况等作全面的评估,发掘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及优势,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提供相应服务以适应患者及家属的需要;②治疗依从性管理;③压力管理。题中,陈女士女儿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陈女士由于对其长期的照顾而出现了情绪问题,并且由此带来了家庭矛盾,作为慢性病患者与长期照顾者家庭个案,社区工作者根据个案特点,陈女士及其他家庭成员是照顾患者的关键,他们之间的矛盾最主要是由于陈女士长期的心理压力所导致,因此首先要纾解陈女士的心理压力,并调解其家庭矛盾。AB两项是急诊室社会工作的方法;D项针对的是患者本人情况,而题中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患者家属的问题。

  • 第22题:

    单选题
    王婆婆与小儿子夫妇共同生活。因工作繁忙且经常出差,儿子夫妇俩便请了保姆帮忙照料老人。社会工作者前去探访,发现王婆婆的房间十分零乱,散发出难闻的味道。王婆婆在床上,嘴唇干裂,床头柜上摆放着好几瓶药,床边还放着尿盆,她反复地说:“活着真受罪”。保姆说,王婆婆几周前因洗澡不慎滑倒,造成骨折,一周前出院回家静养。上述情况表明,王婆婆目前生活存在的风险因素是(  )。[2010年真题]
    A

    身体虐待

    B

    情感虐待

    C

    他人疏于照顾

    D

    自我忽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老人受到他人疏于照顾时的症状有:尽管安排了照顾老人的相关服务,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褥疮没有得到护理治疗、水分摄取不足或营养不良,以及缺乏适当的看管,老人的居住条件不安全或不卫生。题中对王婆婆的描述符合以上症状。

  • 第23题:

    问答题
    孙婆婆,93岁,女。文盲,广东人。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除了一个女婿还健在,其他的女儿、儿子、儿媳妇和女婿都已经过世了。孙婆婆现在住在福利院,由大外孙每个月交1000多元生活费给福利院。2012年11月26日的晚上,孙婆婆爬上房间的阳台,伸出双脚在空中,要跳楼。她说胸口痛了很久,都没有人理她,她家人不要她了,不来看她,想自杀。 【问题】1.孙婆婆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请针对孙婆婆的问题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1.孙婆婆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社会工作者的危机干预。孙婆婆当前有自杀倾向,要跳楼。(2)孙婆婆说经常感到胸口痛,存在着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3)孙婆婆93岁的高龄,年纪大了,日常生活不便,需要人照料。(4)孙婆婆的儿子、女儿都去世了,没有亲人的关心和慰问,孙婆婆存在缺少精神慰藉。
    2.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1)进行危机干预,协助孙婆婆走出自杀的阴影,重唤孙婆婆对生活的信心。(2)联系孙婆婆的孙子,沟通孙婆婆的状况,了解孙子不来福利院看望老人的真实原因,并要求他能定期看望孙婆婆。(3)与医院联络,给孙婆婆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4)通过征集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帮助孙婆婆打扫居室卫生,并给予精神照料。(5)通过福利院,组织开展一些适合高龄老年人的活动,丰富孙婆婆的日常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高龄老人黄婆婆在老伴去世后,经常被子女反锁在家中,子女不让她出门,不让她与外界有接触。在社会工作者看来,黄婆婆的子女对待黄婆婆的行为属于(  )老人。
    A

    虐待

    B

    忽视

    C

    剥夺

    D

    疏于照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虐待老人是指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情感或心理及经济方面对老人采取非人道的做法。题中,黄婆婆的子女将她反锁在家中,不让她出门,不让她与外界有接触,是对黄婆婆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