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24分)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
答题要点:
1.(1)丽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因没生男孩受到丈夫与婆婆的歧视,家庭关系紧张。
(2)丽芬的遭遇获得与其要好的姐妹的同情,但都无能为力,妇联主任和民警的调解也无法解决,传统的性别歧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丽芬的性格内向,因不能生男孩而感到自卑,想过离婚,但无处可去,担心女儿,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丽芬产生了强烈的个人无力感。
2.(1)丽芬的生存能力强,种地、养猪、养牛等农活都会做,是家里的支柱。
(2)丽芬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能够敢于向妇联和派出所求助。
3.(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她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与丽芬的丈夫讲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的国策,改变其传统的观念,尊重自己的妻子。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丽芬担负了家庭全部的生活压力,而其丈夫却常年不在家,也没为家里作过什么贡献。社会工作者应该让丽芬的丈夫看到、知道丽芬为家庭所做的努力与牺牲,使其悔悟。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将问题社会化。村里同丽芬一样遭遇的妇女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应号召她们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争,共同构建美满的家庭。
4.个人:①协助丽芬理清思路;②从优势视角帮助丽芬寻找资源。
小组:将村中相同遭遇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分析,获得经验,从而解决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
社区:动员有相同遭遇的妇女的家人、亲友、邻里、朋友等,共同组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自救和互救,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5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第6题:
小丽是一名已婚妇女,在结婚三年时间内受到丈夫的家暴伤害多达数十次,她每次都是自己一人独自去医院看完病后就重新回到家中与丈夫继续生活,小丽从来不敢告诉任何人,也害怕别人对她议论认为是她做了什么错事才遭到丈夫的暴力。最近一次,小丽被丈夫追打出了家门,小丽无奈之下跑进了社区居委会,不得不向社区的社工小王求助。以下小王做法不妥当的是()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劝李丽首先冷静下来,先搞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不要一味主观幻想和听从邻居的议论
倾听李丽的诉说,包括对丈夫的一切责骂和怨恨
与李丽一起抱怨男人的自私和多变,并向她举例说明其他妇女遇到的类似问题
鼓励李丽面对这一类问题,首先与丈夫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鼓励李丽先向公婆毫无诚意此事,征得婆婆的同情和支持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案例:
3 8岁的阿芬与丈夫结婚已经1 8年了,在与丈夫恋爱时,丈夫对她千依百顺,可婚后不久,他发现丈夫有赌博和嫖娼的嗜好,并且常常对她拳打脚踢,有时候不过瘾,还连女儿也一起打,因此这么多年女儿只要见到父亲就害怕。阿芬偶尔抱怨丈夫,丈夫脾气一上来就以离婚相威胁,阿芬害怕离婚,她觉得离过婚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会受旁人的指指点点,无法生活下去。同时,婆婆总是求阿芬原谅自己的儿子,还告诉阿芬儿子也可怜,小时候常遭父亲的毒打,现在身上还有伤疤。另外,她不愿意女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害怕失去父爱会影响女儿的健康成长。正是这些信念让阿芬,一直维持着与丈夫的婚姻,她一直期待等丈夫年岁大些了脾气会有所收敛,可是事与愿违。这1 8年来丈夫始终对她有家暴行为,甚至会把她打得鼻青脸肿,连班都上不了。
问题:
1.请简要阐述针对婚姻暴力的理论解释。
2.你将如何遵循针对妇女受暴的干预原则和干预策略进行工作?
【答案要点】
1.请简要阐述针对婚姻暴力的理论解释:
心理学的观点:侧重从个人因素来探讨,认为施暴者个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暴力行为,如自卑、不会表达思想和情绪、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多疑等。案例中的丈夫施暴的个人因素主要是赌博、酗酒后丧失理智所为。
社会学习理论:从个人与家庭等微观系统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认为暴力是一个社会性习得行为,是通过直接体验或者观察而学到的,以此来解释男人是如何在童年时代的经验中,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到暴力行为的。本案中阿芬的丈夫幼年遭遇父亲的家庭暴力,因而习得了应对压力的暴力方式。根据此理论,既然暴力是习得的,那么干预中也可以通过再学习改正施暴行为。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男性对女性行使的权力,是父权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把家庭暴力当成是“家务事”或者“私事”,并且将妇女受虐归为“个人”原因。现有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制裁缺少细致的规定,因此依靠法律制裁的力度不够。因此,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文化中,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得到某种程度的掩饰。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促使妇女变成“习得无助”,而沮丧和无助感使得她们在暴力面前越来越难采取行动,只能留在受暴的婚姻中。案例中的阿芬即是如此,为了保全家庭和女儿的成长,宁可自己受委屈。
2.针对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原则:
①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
②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③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④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根据以上原则,采取如下策略:
①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对阿芬进行个案辅导,调整认知、疏导情绪、
修正行为,引导其重新认识暴力行为,干预反抗压迫。
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在社区将有类似遭遇的妇女组成小组,进行团体辅导,建立相互支持。引导小组成员发展出自己主动参与反暴工作和唤醒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③建立对施暴人的干预机制,不仅从法律上更是从思想认识上使其认识到如何尊重妇女,制止其暴力行为。
④开展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从公检法、城市、农村、医院、妇联等领域进行研究、行动、倡导立法等形式综合干预,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为受害者服务的专业机构。
⑤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向有关机构及其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倡导、宣传、培训;开展国际合作、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救助机制;向大众进行重视妇女人权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树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对婚姻暴力原因的理论解释、干预原则和干预策略。此题的知识点包括需要考生记忆的部分和自主发挥的部分。记忆的部分是教材中关于婚姻暴力原因的理论解释、干预原则和干预策略,因此,提请考生注意的是,对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必须阅读记忆;记忆的知识是教材针对一般婚姻暴力而言的,但是,考题给出的却是具体的案例,需要你结合案例的具体信息以教材内容为框架做答。
第15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第16题:
女青年小芬原在一家外企当行政秘书,因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办事干练,深得总经理的赏识。小芬结婚生子后,丈夫心疼她,觉得忙里忙外太辛苦,决定自己再兼份工作,劝她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小芬考虑再三,同意了丈夫的建议。一转眼这种相夫教子的日子过了好几年,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兴旺,可是与小芬在一起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小芬无意中在丈夫的手机上看到了她最不愿看到的东西,一切都明白了。小芬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到社工站,她对妇女社会工作员朱小姐说:"我真后悔当初牺牲自己,成全丈夫,我真恨自己轻信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问题:1.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主要有哪些?2.请运用妇女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帮助小芬解决婚姻危机。
第17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小丽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丈夫家暴
小丽面对丈夫的无理往往置之不理
小丽的丈夫每次家暴都是在他醉酒之后
小丽认为丈夫打自己是不可原谅的
小丽认为自己永远改变不了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