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案例分析题,20分)
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时在学校较少与班上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来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小美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美三人;
(2)小美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收入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
(3)小美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小美父母之间、小美与父母之间的角色互动情况;
(4)小美的家庭规则,如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
(5)小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如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等;
(6)小美的家庭关系,小美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亲与小美之间关系不够亲密;
(7)小美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美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美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对小美的影响;
(2)小美所生活的环境对小美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
(3)小美对周围的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情况;
(4)小美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等。
第5题:
案例:
小美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很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答案要点】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梅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小美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美三人。
(2)小美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收入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
(3)小美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小美父母之间、小美与父母之间的角色互动情况。
(4)小美的家庭规则,如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
(5)小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如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等。
(6)小美的家庭关系,小美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亲与小美之间关系不够亲密。
(7)小美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美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美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
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对小美的影响。
(2)小美所生活的环境对小美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
(3)小美对周围的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情况。
(4)小美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等。
【提示】
此题考点是预估阶段的资料收集,提出的问题有具体的范围限定,考生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做答,但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考生可以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助人经验尽可能的全面列出关于服务对象家庭及个人与环境互动方面的信息。
第6题:
小美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患有多动症,学校老师对小美日渐失去耐心并心生厌烦,患有焦虑症的母亲也经常与小美吵架。一次母亲情绪失控,将小美打伤,小美被送往医院诊治。针对小美的问题,医务社工与小美一家、医生、心理治疗师、老师以及学校社工商量并制订服务计划。上述服务中,医务社工采取的策略是()
第7题:
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时在学校较少与班上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_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来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第8题:
初中生小建父母离异后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因经商需要经常出差,无暇照顾和管教小建。孤僻的小建经常放学后与同学流连网吧,有时甚至旷课。为帮助小建,社会工作者拜访了小建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安排小建的父亲出差时到社区小饭桌吃饭,并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通过()来帮助服务对象的。
第9题:
第10题:
资源分配
整合治疗
综合辅导
个案管理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小雨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二,小学时她的成绩很好,上了初中性格就变得内向,平时不爱跟班上的同学说话。中学新增了物理、化学,小雨对这两门课掌握不好,每次考试分数都很低,在物理和化学课上也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也都耻笑她。然而跟她要好的朋友小芳却一直是名列前茅,母亲常常拿她和自己比较,有时候甚至会打骂小雨。一次,小雨物理考试没及格,回家母亲又是一阵打骂,小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母亲大吵了一架,第二天小雨就再也不去上学了。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个星期,母亲只好带着小雨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 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小雨厌学的原因。
第19题:
班上有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你怎么办?
第20题:
小美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 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好斗型”性格
“被动型”性格
“决断关心型”性格
“抗压型”性格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