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

题目
问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修改。

相似考题
更多“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 38 题 余某(男,22岁)在森林的小路上实施抢劫,李某从小路上经过,余某喝令李某拿出财物,李某随手掏出钱包扔给余某,并说:“就这么多钱,其他随你的便。”余某拿着钱包悻悻而去,里面只有5角钱。对于余某的行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构成抢劫罪未遂

    B.属于对象不能犯

    C.构成敲诈勒索罪既遂

    D.构成抢劫罪既遂


    正确答案:D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余某抢得了财物,无论数额大小,都属于抢劫罪既遂。

  • 第2题:

    李某,女,25岁,王某,男,23岁,李某和王某是好朋友。李某平时爱慕虚荣,但是家境一般,深感手头拮据。2010年4月1日,李某因手头紧,想去某棋牌室赌一把碰碰运气,结果果然赢了被害人朱某(女,24岁)5000元人民币。朱某说自己手头也紧,暂时没那么多钱,承诺过几天筹到钱就还李某所欠赌债,李某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过后,李某多次找朱某索债,但是朱某一直借故推脱。李某找到王某,商议如何向朱某讨回赌债。王某建议,将朱某弄至王某所租的出租屋内,逼其还钱。于是,李某出面,于2010年5月1日将朱某约至王某的出租屋内,索要所欠赌债。朱某说手中没钱,李某说:“没钱你就别想走,可以打电话让你父母借。”朱某拒绝并欲离开,被王某制伏,关在出租屋内。2010年5月2日,王某趁李某出去吃饭之机,不顾朱某反抗,强行和朱某发生了性关系,李某吃饭回来后得知此事,严厉训斥了王某。2010年5月3日,朱某借口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筹钱,趁机让父母报警。朱某的父亲报警后,2010年5月3日晚警察将朱某救出,并将李某和王某抓获。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答案:
    (1)李某和王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7.13法释[2000]19号)中就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作了如下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李某和王某事前共谋,并且共同实施了非法拘禁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  
    (2)王某另外单独构成强奸罪。王某趁李某出去吃饭之机,不顾朱某反抗,强行和朱某发生了性关系,其行为构成强奸罪。且强奸行为不能被非法拘禁行为所包含,应另定强奸罪。并且强奸行为是王某单独实施,李某并未参与,也不知情。李某吃饭回来后得知此事,还严厉训斥了王某,这也表明王某的强奸行为是实行过限行为,违背了李某的意愿。因此王某单独构成强奸罪。  
    (3)综上,对李某应以非法拘禁罪一罪定罪量刑。对王某应定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 第3题:

    李某为某公司经理,其妻王某长期休病假在家,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李甲于1995年与赵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李小刚。李甲于1998年车祸身亡。女儿李乙未婚,与父母同住。李某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出差,2000年于南方某城市认识了当地的女青年钱某,次年钱某为李某生有一子李丙,李丙一直随母亲生活。2003年李某意外死亡,经查,有现金5万元,银行存款35万元,李某生前没有遗嘱,对于李某的遗产分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李某妻子王某可以分得遗产5万元 (2)李小刚可以代位继承其父李甲应得

    A.(1) (3)

    B.(2) (4)

    C.(1) (2)

    D.(3) (4)


    参考答案:C
    解析:首先明确李某的遗产范围,与妻子王某分割夫妻财产后,20万元为李某的遗产。由于李某生前未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妻子王某、孙子李小刚(代位继承)、女儿李乙、李丙(非婚生子女),每人继承5万元。钱某与李某并不属于法律上承认的夫妻,因此没有继承权。

  • 第4题:

    某公司业务员李某最近收到某客户长期拖欠的贷款10万元整,他认为没人知道,
    就没有存入公司账户而是直接把钱买了股票,其妻发现后,对他极力规劝,
    李某悔悟。第二天卖掉股票。将钱还给公司。李某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3岁钱某的父母因出国学习而将钱某交给其祖父母抚养,某日在幼儿园,老师孙某私自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在此时间内,钱某在和李某嬉闹中造成李某从滑梯上跌落受伤,则对李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有:()

    A:钱某的父母
    B:钱某的祖父母
    C:孙某
    D:幼儿园

    答案:A,D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做的是确定钱某的监护人是谁。《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尽管钱某的父母出国学习,将钱某交给其祖父母抚养,但钱某的父母仍然是钱某的监护人。《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因此,A项正确,B项不正确。《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第三人侵害,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承担相应补充责任。本题中孙某作为幼儿园老师,擅离职守,未尽到看护职责,所以,应由幼儿园承担相应补充责任。而孙某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只对幼儿园承担内部责任。因此,D项正确,C项不正确。

  • 第6题:

    共用题干

    某税务局干部李某向个体工商户钱某收税,钱某请求减免,李某予以拒绝。钱某让其妻去勾引李某,李某与钱妻发生性关系。几天后,李某仍要求钱某纳税,钱某说:“你不批准我的免税请求,就拿1万元钱来,否则,就告你强奸。”但李某仍要求钱某缴纳税款,钱某就向当地公安机关告发李某强奸其妻,钱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诬告陷害罪
    B:报复陷害罪
    C:抗税罪
    D:敲诈勒索罪

    答案:A,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非法拘禁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本案中,甲等6人并未借警察名义诈骗,而是以其为手段,继而通过暴力手段勒索赎金。因此D选项不正确。虽然甲等6人绑架过程中伴随有非法拘禁的行为,但是绑架行为吸收拘禁行为,该行为按照绑架定性。因此A选项错误。至于C选项,甲等6人当场实施暴力威胁,而且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不是同一人,可见,甲等6人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选项错误。
    本案的情形属于捡回弃婴抚养后又卖给他人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后又卖于他人的构成拐卖儿童罪,本案的情形可比照于此,甲捡回弃婴是合法行为,但此后以牟利为目的而出卖则是拐卖儿童行为。
    钱某有勒索他人财物的故意,使用了威胁的方法,构成《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李某与钱妻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通奸,不构成犯罪。钱某捏造罪名,意图使李某受到刑事追究,构成诬告陷害罪。抗税罪的构成必须有暴力行为,不符合本案情况,C不正确;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钱某不具有此身份,所以B不正确。
    依据《刑法》第241条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中,洪某构成强奸罪、非法拘禁罪和收买被拐卖妇女罪。
    因虐待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是指由于被害人经常受虐待逐渐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或导致死亡,或者由于被害人不堪忍受虐待而自杀造成死亡或重伤。本案不属于此种情况。本案行为人一次性鞭打直至死亡,显然主观心态为故意而非过失,是故意杀人,B为正确答案。

  • 第7题:

    李某男和陈某女领取结婚证仅两天,尚未来得及举行婚礼,李某男便意外死亡,可以参加继承其遗产的法定继承人有( )。

    • A、陈某女
    • B、李某男的父母
    • C、李某男的兄弟姐妹
    • D、陈某女与前夫所生之子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稽查局将《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到某餐厅,餐厅业主即个体工商户李某不在,经询问,李某的儿子正在餐馆,稽查人员将告知书交由李某的儿子签收。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是正确的()。

    • A、经确定李某的儿子年满18岁,且与其父同住
    • B、经确定李某的儿子年满18岁,不与其父同住
    • C、经确定李某的儿子年满20岁,且与其父同住
    • D、经确定李某的儿子年满20岁,不与其父同住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余某(男,22岁)在森林的小路上实施抢劫,李某从小路上经过,余某喝令李某拿出财物,李某随手掏出钱包扔给余某,并说:"就这么多钱,其他随你的便。"余某拿着钱包悻悻而去,里面只有5角钱。对于余某的行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 A、构成抢劫罪未遂
    • B、属于对象不能犯
    • C、构成敲诈勒索罪既遂
    • D、构成抢劫罪既遂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所以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可以做出哪些具体的修改?

    正确答案: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矫正对象李某的需要存在偏差。按照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服务计划制订的目的和目标的制订需要经过双方协商,所以由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提出目的、目标,然后与服务对象逐条讨论,最终确定具体时间。但是本案例中社工小王认为解决案主失业是主要的目标,但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所以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社工小王设定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对社工小王制订的服务目标,建议修改如下:(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3)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其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示】本题考点是服务目标制订中要注意服务对象的参与,以及与服务对象需要的关系。因此回答此题时要结合教材中通过过程等其他章节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某法院对赵某犯罪团伙作出如下判决:赵某有期徒刑6年;钱某有期徒刑3年;孙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李某拘役6个月;周某管制1年。根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上述人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  )。[2012年真题]
    A

    赵某

    B

    钱某

    C

    孙某

    D

    李某

    E

    周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根据《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①被判处管制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本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孙某、周某。

  • 第12题:

    多选题
    钱某一直游手好闲,某日偶然得知好友孙某有存款50万元,便心生歹意。次日,钱某约李某一起喝酒,并告知李某,孙某欠自己20万元一直未归还,如若李某同意帮忙一起索要这笔欠款,便给李某2万元作为酬谢。李某欣然同意。某日,钱某以一起聚会吃饭为由,伙同李某把孙某邀至家中后便一同把孙某扣押。第二日,两人对孙某实施暴力,迫使孙某交出20万。孙某无奈便打电话给妻子周某,让周某在附近的某家饭店把钱交给李某。李某取钱归来之后,发现孙某已经死亡.钱某也已不知所踪。李某因恐慌打电话到公安局报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后公安机关在李某的协助下将钱莱抓获归案。经查明,孙某意图逃跑,钱某将其一棒敲死后便畏罪潜逃。关于钱某和李某将孙某扣押向其索要20万元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钱某构成抢劫罪

    B

    钱某构成绑架罪

    C

    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D

    李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13题:

    如果李某欠陈某10万元钱而不还,那么陈某可以怎么办?()

    A、向法院起诉李某还钱

    B、找社区居委会进行调解

    C、与李某协商

    D、以上都可以


    答案:D

  • 第14题:

    李某(女)与王某于1991年12月登记结婚,双方结婚后与王某父母同住,共同生活期间,王某父母曾因生活琐事殴打过李某;1995年7月5日,李某与王某发生争执后,王某赶到李某父母家,将李某父母的部分财物砸坏,并口头限制李某父母三日内将李某交出来;1995年7月9日,王某为吓唬李某携带利刀再次赶到李某父母家中,被李某家人发现后报警。

    (1)王某砸坏李某父母的财物、口头限制李某父母三日内交出李某并在自行设定的时间内携刀前往李某父母处实施威胁的一系列行为,是否构成婚姻法中家庭暴力?

    A、构成

    B、不构成

    (2)下面那项情形不属于家庭暴力的范围?

    A、殴打、捆绑

    B、以关押等手段限制人身自由

    C、以侮辱、谩骂或不给治病等手段反复长期进行精神折磨

    D、夫妻之间的小打小闹

    (3)李某在遇到上述情形时,哪种做法是不利于保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

    A、拨打110报警,配合警方做好询问笔录

    B、对王某的过激行为进行录音录像

    C、对王某砸坏其父母的财产进行拍照

    D、跪下乞求王某并放任王某的过激行为


    参考答案:(1)A(2)D(3)D

  • 第15题:

    某法院对赵某犯罪团伙作出如下判决:赵某有期徒刑6年;钱某有期徒刑3年;孙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李某拘役6个月;周某管制1年。根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上述人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

    A:赵某
    B:钱某
    C:孙某
    D:李某
    E:周某

    答案:B,E
    解析: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通知》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五种:①被判处管理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 第16题:

    钱某一直游手好闲,某日偶然得知好友孙某有存款50万元,便心生歹意。次日,钱某约李某一起喝酒,并告知李某,孙某欠自己20万元一直未归还,如若李某同意帮忙一起索要这笔欠款,便给李某2万元作为酬谢。李某欣然同意。
    某日,钱某以一起聚会吃饭为由,伙同李某把孙某邀至家中后便一同把孙某扣押。第二曰,两人对孙某实施暴力,迫使孙某交出20万。孙某无奈便打电话给妻子周某,让周某在附近的某家饭店把钱交给李某。
    李某取钱归来之后,发现孙某已经死亡,钱某也已不知所踪。李某因恐慌打电话到公安局报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后公安机关在李某的协助下将钱某抓获归案。经查明,孙某意图逃跑,钱某将其一棒敲死后便畏罪潜逃。
    关于钱某和李某将孙某扣押向其索要20万元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构成抢劫罪 B.钱某构成绑架罪
    C.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D.李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A,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绑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本案中,钱某是直接向孙某索取財物,而非向第三者索取財物。故构成抢劫罪而非绑架罪。A项正确。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故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C项正确。

  • 第17题:

    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大李原来是一名电工,回到社区后,情绪一直十分低落,认为大家都看不起自己。社会工作者小马协助他找了几份工作,他都觉得太累,做了几天就不去了。最近,他请求小马帮他申请低保,凑合过日子就行了。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小马适当的做法有()。

    A:继续与大李进行沟通,鼓励他自食其力
    B:主动倾听大李的烦恼,帮助他调整心态
    C:与同事密切配合,找出帮助大李的可行办法
    D:注重服务中的以人为本,接受大李的请求
    E:坚持政策制度的原则性,不再为大李提供服务

    答案:A,B
    解析: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文化能力、实践能力、隐私和保密等。(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等。(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C项违背了对服务对象的保密责任;E项违背了对服务对象的义务;D项违背了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故选AB。

  • 第18题:

    李某,男,21岁,初中毕业后就待业在家, 整日游手好闲。某日中午,李某同未成年人沈某(13周岁)将幼女王某领到玉米地里,先后对王某实施轮流奸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轮奸”
    B.李某的行为属于“轮奸”
    C.李某构成强奸罪
    D.李某和王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B,C,D
    解析:
    沈某实施奸淫行为时不满14周岁,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奸淫行为的存在。李某与沈某对同一幼女轮流实施了奸淫行为,即使沈某不负刑事责任,也应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且属于“轮奸”。

  • 第19题:

    简要案情:某日,钱某、高某夫妇二人将社会上游荡的李、赵两名辍学高中生带到家中,问其是否想发财,李、赵均表示同意。尔后,钱某、高某夫妻二人向李某、赵某现场演示了偷窃技巧。次日,李某、赵某来到某一商场欲行窃,因胆小未实施。后向公安机关举报了钱某、高某二人。后钱某、高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民警王某对钱某、高某住处执行搜查时,因情况紧急,未开具搜查证,并将停放在钱某家后院内的一辆本田牌轿车开回单位(为高某姐姐所有,因探望与高某同住的父母暂放在高某家),后因单位车辆紧张,此车一直公用。王某搜查回单位后,立即制作扣押物品清单。钱某夫妇被拘留后,由男侦查员对钱某、高某的身体进行了搜查,后侦查人员要求被搜查人在搜查笔录上及扣押清单上签字,被拒绝后即结束搜查工作全过程。钱某、高某对李、赵的行为是否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钱某、高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因为钱某、高某向李某、赵某传授了盗窃方法,虽然李某、赵某没有实施盗窃行为,但是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 第20题:

    简要案情:某日,钱某、高某夫妇二人将社会上游荡的李、赵两名辍学高中生带到家中,问其是否想发财,李、赵均表示同意。尔后,钱某、高某夫妻二人向李某、赵某现场演示了偷窃技巧。次日,李某、赵某来到某一商场欲行窃,因胆小未实施。后向公安机关举报了钱某、高某二人。后钱某、高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民警王某对钱某、高某住处执行搜查时,因情况紧急,未开具搜查证,并将停放在钱某家后院内的一辆本田牌轿车开回单位(为高某姐姐所有,因探望与高某同住的父母暂放在高某家),后因单位车辆紧张,此车一直公用。王某搜查回单位后,立即制作扣押物品清单。钱某夫妇被拘留后,由男侦查员对钱某、高某的身体进行了搜查,后侦查人员要求被搜查人在搜查笔录上及扣押清单上签字,被拒绝后即结束搜查工作全过程。侦查人员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侦查人员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
    (1).民警王某一人进行搜查。因为进行搜查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名;
    (2).搜查时未开具搜查证;
    (3).搜查时没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4).将高某姐姐的轿车扣押错误。因为该车与本案无关;
    (5).使用被扣押的车辆错误。对扣押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擅自使用;
    (6).王某回单位后补做扣押清单错误。应当场开具扣押清单,并由侦查人员、持有人、见证人签名;
    (7).对钱某夫妇住处搜查时没有制作搜查笔录;
    (8).由男侦查员对钱某夫妇进行人身搜查错误;对女性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搜查只能由女侦查人员进行;(9).侦查人员要求被搜查人在搜查笔录上及扣押清单上签字被拒绝后,即结束搜查工作的做法错误;应当对被搜查人拒绝签字的情况在笔录中注明。

  • 第21题:

    问答题
    王某(男)与李某(女)恋爱,钱某要求王某放弃李某,并商之于李某,李某回答决不会与钱某恋爱,钱遂怀恨在心。某日午后借约李某商谈工作之名,拿预先投下毒药的开水给李喝,李喝后回家毒性发作“暴死”。李家以为她是急病死亡,并按当地风俗当日即用棺材装殓埋葬。王某闻之即买了一套新衣来到坟上痛哭,尔后启开坟棺,要为李穿新衣,竟发现李身体未僵,心有微跳。王急忙送李至医院。经抢救,李得以复活,问明经过事由,怀疑钱在水杯里放了毒药,后查明杯中尚有剩余的毒汁。请你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钱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犯了什么罪?

    正确答案: 钱某已构成犯罪,犯了既遂罪。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本案中,钱某是犯罪的主体,他实施了危害她人生命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且钱某因怀恨在心,有投毒的故意,具备了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钱某实施了投毒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生命权,具备了犯罪的客观要件;钱某投毒,使李毒性发作“暴死”,具备了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虽然李经抢救得以复活,但是钱某投毒杀人的行为已经实施结束,故钱某已构成犯罪,犯了既遂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修改。

    正确答案: 1.本案例中主要是李某的择业观存在问题,但社会工作者小王却误认为只要帮李某找到工作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服务目标存在偏差。
    2.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从下列方面对服务目标作出具体修改:(1)向李某灌输正确的择业观,教其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2)帮助李某了解劳动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自己适合的工作。(3)依靠李某家庭督促其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案例三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2012年真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的修改。

    正确答案: 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要确定服务目标,必须首先要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寻求帮助的原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根据对问题的界定,来确定服务目标。案例中,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矫正对象李某的需要存在偏差。
    (1)按照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服务计划目的和目标的制定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可以由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提出目的、目标,然后与服务对象逐条讨论,最终确定具体目标。但是案例中小王对李某目前状况的归因出现了偏差:小王认为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失业,而真正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李某的错误观念和自身条件。李某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梦想着一夜暴富,对收入低的岗位不屑一顾,但自身学历低,且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
    (2)社工小王设定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案例中,小王确定的服务目标是帮李某就业,改变其无所事事的现状;而李某的期望是“一夜暴富”。
    综上,小王应该确定的正确服务目标是帮助李某改变其“金钱万能”、“一夜暴富”的错误价值观念,使李某客观理性的认识自身情况,树立“脚踏实地”的观念。然后引导李某关注就业市场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同时为李某提供就业信息,使李某脚踏实地地找工作。
    2.对社工小王制订的服务目标,建议修改如下:
    (1)改变李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
    ①改变李某“金钱万能”的错误价值观、金钱观,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人生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②改变李某“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认识,帮助他树立脚踏实地“劳动致富”的观念;
    ③改变李某眼高手低“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从工资较低的岗位做起,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2)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3)引导李某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让李某认识到自身学历低的客观条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李某有需要改变自身的意识,然后帮助李某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新的职业技能。
    (4)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5)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其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王某与李桌在集市上签订一买卖耕牛的合同。因王某所带的钱不够,双方遂约定,王某先给付一半钱.等次日牵牛时再将剩下的钱给付李某。李某便将耕牛拉回去拴在自家院子里的一棵树上。不料半夜电闪雷鸣,下起大雨。第二天李某发现耕牛被雷击死。王某到李某家牵牛时发现耕牛已死,便要求李某归还他已给付的钱。李某认为,耕牛已卖给王某,王某不但不能要回已给付的钱,而且还应将剩下的钱付清。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王某遂诉至法院。  问:耕牛的所有权是否已转移?耕牛被雷击死的风险应由谁承担?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