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OB检查
钡剂灌肠检查
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增强CT
腹部X线检查
第1题:
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的是()
第2题:
女性,61岁。黏液血便、乏力、消瘦3个月。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大便带血及黏液,并有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及排便不尽的感觉。3个月来,自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5kg。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查体:T36.8℃,P85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距肛门4cm,直肠左侧可触及质硬肿物,指套染血。直肠镜检:仅进入4cm,可见菜花样肿物,表面糜烂。实验室检查:血WBC6.9×109/L,RBC3.17×1012/L,Hb87g/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第3题:
患者,男性,60岁,间断腹痛、腹胀20余年,加重3个月,大便4~5次/d,不成形。纳差,体重下降5kg(1个月)。化验便潜血(+)。血Hb104g/L,左侧腹部可扪及包块。确诊的最佳手段是()。
第4题:
患者,女,50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3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60μg/L。18F-FDCPET/CT显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为了进一步鉴别肠道生理摄取与肠道恶性肿瘤病变,以下何种检查最为简便、无创()
第5题:
患者男性,47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2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45.7μg/L。F-FDGPET/CT显像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为进一步确诊,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第6题:
结肠镜检查
18F-FDGPET延迟显像
99mTc-MIBI显像
CT增强扫描
钡剂灌肠检查
第7题:
B超
F-FDGPET/CT
CT增强扫描
MRI
常规X线
第8题:
肠道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肠道肿瘤定位
肿瘤术前临床分期
HAMA阳性者
肿瘤术后复发、残留与瘢痕组织鉴别
第9题:
患者,男性,40岁。大便不规律伴消瘦2个月。大便无脓血。查体:贫血貌,腹平软,未及包块。化验:血红蛋白72g/L,大便隐血(+)。如拟诊为肠癌,其部位最可能是()
第10题:
患者男,54岁,因“进行性消瘦伴腹痛2个月”来诊。查体:KPS=70;消瘦,无黄疸;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实验室检查(外院):CA19-9580kU/L,其余血生化未见异常。腹部CT:胰头占位性病变。还须检查()。
第11题:
患者男性,47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2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45.7μg/L。F-FDGPET/CT显像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该患者经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结肠癌术后1年,血CEA水平进行性升高,临床为鉴别吻合日处肿瘤复发抑或术后瘢痕,效果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第12题:
患者,女,50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3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60μg/L。18F-FDCPET/CT显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该部位经结肠镜活检确诊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并行手术切除。术后1年,血CEA进行性升高,为鉴别吻合口处肿瘤复发抑或是术后瘢痕,以下何种检查方法最佳()
第13题:
99mTc-MIBI显像
CT
MRI
18F-FDGPET/CT显像
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第14题:
血AFP
腹腔动脉造影
腹部B超
上消化道造影
肝穿刺检查
第15题:
结肠镜检查
F-FDGPET延迟显像
Tc-MIBI显像
CT增强扫描
钡剂灌肠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