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启动开工抽负器?”相关问题
  • 第1题:

    启动抽真空系统时,应先投用第几级喷射器?()

    • A、一级喷射器
    • B、二级喷射器
    • C、开工喷射器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观察炉内确实已灭火,需继续抽负()分钟左右,先拔氢气进口管,即可打开炉门,保持水流喷射器继续抽负压()小时。


    正确答案:10;0.5~1

  • 第3题:

    如何避免冷却器抽真空?


    正确答案: 掌握连消过程中打料的流速,待物料充满冷却器后再进行冷水冷却,便可避免冷却器抽真空。可通过罐内进料观察,确定开冷却水时间。也可通过轻轻敲击冷却器出料口判断声响来确定开水冷却的时间。

  • 第4题:

    启动主抽器先启动第()级。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再生器在开工时如何升温?


    正确答案:再生器在开工过程中,是依靠电加热器给再生风加热来升温,在升温过程中要注意升温速度不易过快,还要注意防止电加热器超负荷,升温要做到全面。

  • 第6题:

    砂石泵启动后,流量减少或不能抽浆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砂石泵启动后,流量减少或不能抽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下:
    (1)砂石泵过度磨损或叶轮脱落;应拆泵检修或更换部件;
    (2)砂石泵或管路密封不好,进入空气;应检查漏气的部位,更换并压紧密封件;
    (3)排渣管底口、管内、叶轮被堵赛;应适当提高排渣管,若仍无效,则应检查堵塞部位,拆开清除堵塞物;
    (4)钻孔过深、管路过长、摩阻损失过大,或泥浆比重过大等原因造成砂石泵的吸程不够;应当尽可能缩短管路,减少摩阻损失,并降低泥浆比重和泵的安装高度,保持较高的浆面;若仍无效,应更换口径和吸程较大的砂石泵

  • 第7题:

    开工抽引器大阀前为什么要在投料前加盲板?


    正确答案: 开工抽引器是连接在气化炉合成气出口管线上,供气化炉预热升温时用的,当炉温预热到投料温度时,应将开工抽引器与合成气主管线隔开,防止投料后合成在高压下从开工抽引器管线经Y1302放空,造成事故。虽然开工抽引器与合成气管线之间有一大阀,但考虑到大阀密封困难,还是要在其间插加盲板。

  • 第8题:

    开抽负器为什么要先开开工抽负器。


    正确答案: 在汽轮机启动前,抽负器冷却器中没有冷凝液进行循环,影响抽负效果,不具备投用正常抽负器的条件。

  • 第9题:

    机组启动如何送轴封抽真空? 


    正确答案:轴封系统暖管至辅汽供轴封系统调节阀后手动阀前,然后启动轴加风机,微开轴封供汽调节阀,再抽真空,抽真空先关闭真空破坏阀,启动真空泵,真空泵运行正常,凝汽器微负压说明真空建立正常,再开大轴封供汽调节阀向轴封供汽。

  • 第10题:

    问答题
    叙述开工抽引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开工抽引器用蒸汽喷嘴、缩径管、混合室及扩大管所组成,工作蒸汽在高压下经过蒸汽喷嘴高速喷出,它的静压能变成动能,因此在扩大腔内产生负压,而将燃料气吸入,吸入的气体与蒸汽在混合室内进入扩大管,速度再次逐渐降低,压强随之增高,动能又转化为静压能,而后从压出口排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开抽负器为什么要先开开工抽负器。

    正确答案: 在汽轮机启动前,抽负器冷却器中没有冷凝液进行循环,影响抽负效果,不具备投用正常抽负器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开工抽引器的结构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开工抽引器属蒸汽喷射泵,它主要由气体吸入口、蒸汽入口、排出口、喷嘴、扩散器组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饱和器开工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1)检查饱和器各管路及空气搅拌装置和提晶装置是否完好,清洁、畅通。
    (2)对饱和器及各酸汽管道用空气进行试压,试漏。
    (3)母液循环系统各开关灵活好使,管线畅通。
    (4)检查氮气、蒸汽、加酸管线畅通。
    (5)各部检测计器仪表齐全。
    (6)饱和器加酸加水至象鼻子满流后将象鼻子蝶阀关闭,酸度2~4%。
    (7)打开饱和器酸汽出口蝶阀。
    (8)慢慢打开饱和器入口酸汽蝶阀,使酸汽进入饱和器。
    (9)打开搅拌氮气,调节其温度在90~100℃,风量350~450m3/h。
    (10)仔细观察饱和器内操作压力,器前阻力。
    (11)饱和器进酸汽后,酸汽在饱和器出口处压力应在0~2.5kPa。
    (12)饱和器各部运转情况一切正常后,打开提晶装置,使提晶系统母液通过回流管,流到回流槽。

  • 第14题:

    暂时离开工位时,除关机外,应如何进行办公电脑桌面安全保护()

    • A、启动屏幕保护程序或保持锁定状态,并采用口令进行保护
    • B、关闭显示器
    • C、启动屏幕保护程序
    • D、什么也不用做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气压机为什么会抽负压?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反应深度小,入口富气量小,转速相对提高分馏塔顶油气冷后温度低,富气量减小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液位过高,造成液封分馏塔顶油气空冷或冷却器堵反应器大油气管线及反飞动管线堵汽轮机转速相对较高分馏塔底液面超高,浸没大油气管线造成液封。处理:气压机抽负压时,应降低转速,如果不带油,则应加大反飞动量,并立即联系其它岗位,找出原因。

  • 第16题:

    开工抽引器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形成炉内负压,形成倒挂火炬;
    (2)燃烧后的废气及时排除,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与施放气体反应,放热;
    (3)拉长火炬,保证炉内上下温度均匀;

  • 第17题:

    Neill(1977年)的负启动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有何发现?他是如何解释的?


    正确答案: Neill(1977)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
    (1)实验:Neill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
    (2)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
    (3)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

  • 第18题:

    叙述开工抽引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开工抽引器用蒸汽喷嘴、缩径管、混合室及扩大管所组成,工作蒸汽在高压下经过蒸汽喷嘴高速喷出,它的静压能变成动能,因此在扩大腔内产生负压,而将燃料气吸入,吸入的气体与蒸汽在混合室内进入扩大管,速度再次逐渐降低,压强随之增高,动能又转化为静压能,而后从压出口排出。

  • 第19题:

    如何启动开工抽负器?


    正确答案: (1)开启蒸汽进抽负器总阀
    (2)开启开工抽负器蒸汽阀
    (3)开启开工抽负器抽汽阀

  • 第20题:

    如何倒换抽负器?


    正确答案: (1)开启二级蒸汽阀
    (2)开启二级抽气阀
    (3)开启一级排气阀
    (4)开启一级蒸汽阀
    (5)开启一级抽气阀
    (6)关闭开工抽负器抽气阀
    (7)关闭开工抽负器蒸汽阀

  • 第21题:

    冷态启动机组抽真空如何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1.检查空冷岛各列抽空气门、蒸汽隔离阀、凝结水门全部开启。
    2.检查汽机本体及管道疏水阀开启,关闭真空破坏门并注水。
    3.检查空冷岛正压查漏充压缩空气一、二次手动门关闭。
    4.检查真空泵均符合启动条件,依次启动三台真空泵运行,待真空达-75Kpa可保持一台真空泵运行。

  • 第22题:

    问答题
    开工抽引器大阀前为什么要在投料前加盲板?

    正确答案: 开工抽引器是连接在气化炉合成气出口管线上,供气化炉预热升温时用的,当炉温预热到投料温度时,应将开工抽引器与合成气主管线隔开,防止投料后合成在高压下从开工抽引器管线经Y1302放空,造成事故。虽然开工抽引器与合成气管线之间有一大阀,但考虑到大阀密封困难,还是要在其间插加盲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启动开工抽负器?

    正确答案: (1)开启蒸汽进抽负器总阀
    (2)开启开工抽负器蒸汽阀
    (3)开启开工抽负器抽汽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正常停车时如何停抽负器?

    正确答案: (1)关闭二级抽气阀
    (2)关闭二级抽负器蒸汽阀
    (3)关闭一级排气阀
    (4)关闭一级抽气阀
    (5)关闭一级蒸汽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