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属于两个单音词的是()
A、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C、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技经(肯綮)之未尝
第2题:
关于“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说法正确的有()
A、是一个复音词
B、是一个偏义复词
C、是名词#意思是“种菜的地方”
第3题: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是一个复音词的是()
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C、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技经(肯綮)之未尝
第4题:
第5题:
翻译: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第6题:
翻译: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第7题:
翻译: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第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是一个复音词的是()
A、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C、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第14题: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是偏义复词的有()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岐王室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C、“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D、“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第15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是同义复词。()
第16题:
第17题:
翻译:《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第18题:
现代汉语中“忘记”这个词的词义实际上只取了“忘”(“忘了”)的词义,“记”(“记得”)在该词中只起陪衬作用,这种词叫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的词是偏义复词的有()。
第19题:
解释下列各加“ ”的词的意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第20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第21题:
第22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