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举、制举、殿试
县试、府试、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县试、殿试
第1题: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主要途径,发展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了一套自下而上完整的考试制度。目前,我国北方惟一幸存的贡院位于河北省的()。
第2题:
科举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假如古代某位考生在参加某级科举考试中获得“解元”,即该级考试第一名,那么,他之后通常应参加的更高一级考试是()。
第3题: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第4题: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在各省贡院举行的考试称()。
第5题:
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考中者分别称为:()。
第6题:
目前我国通过考试选拔公务员,在古代我国也实行了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第7题:
汉武帝时期
隋炀帝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第8题:
常举、制举、殿试
县试、府试、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县试、殿试
第9题:
创立于唐朝,沿用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是国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会试是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乡试后第二年秋在礼部举行,又称“秋试”
科举考试一直采用八股文这种文体
殿试,又称“廷试”,由皇帝亲自策问,取中者称进士
第10题:
针对儿童的考试
在乡学里举行的考试
选拔举人的考试
选拔秀才的考试
第11题:
常举、制举、殿试
县试、府试、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县试、殿试
第12题:
乡一级
县一级
州一级
省一级
第13题:
科举制度中的“童试”是指()。
第14题:
明清时正式的科举考试为()、()、殿试三级。
第15题:
明清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中央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可得“进士”称号。
第16题:
自()创立科举制度,直到清末,科举考试一直是国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第17题:
科举制度考试开创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先河。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第18题: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举行的。
第19题:
院试第一名
乡试第一名
会试第一名
殿试第一名
第20题: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第21题: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第22题:
第23题:
汉武帝时期
隋炀帝时期
唐太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第24题:
秀才、举人、状元
秀才、解元、进士
举人、贡士、进士
举人、进士、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