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题:
明代不同时期“西洋”地理范围所指不同。郑和下西洋时,“西洋”指今()
第3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谁提出()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最近,中国领导人又提出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一条蔚蓝色的彩带,穿越历史沧桑,连通四面八方,传递和谐情谊,承载时代重任,托举伟大梦想——这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第5题: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曾纵横于()上,涉沧海10余里,到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
第6题: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种务实的主张。
第7题:
魏源提出“ 师夷之技以制夷 ”的教育主张,要求学习西学。
第8题:
在著述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第9题:
李鸿章
林则徐
洪仁玕
魏源
第10题:
第11题:
严复
魏源
林则徐
龚自珍
第12题: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第13题:
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物是()
第14题:
中国人从来都重视与世界的密切关系。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孙中山的考察各国兴衰”,并明确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西方海上列强很早就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第15题:
郑和下“西洋”在今天的太平洋。
第16题: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去的是()。
第17题: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第18题:
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第19题:
《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部书的作者是()。
第20题:
郑和七下“西洋”指得是()
第21题:
龚自珍
魏源
林则徐
张之洞
第22题:
魏源
李鸿章
林则徐
张之洞
第23题:
龚自珍
颜元
林则徐
魏源
第24题:
太平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