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精神科学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学习科普文的写作方式,能够运用这种体裁进行文本创作
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第1题:
联合国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联合国对会员国具有强制性作用
联合国是由世界各国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2题:
①③②④
②④③①
③①④②
④②③①
第3题:
teaching journal
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of lessons
action research
teaching plan
第4题:
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第5题:
践行以人为本,构建法治政府的理念
实现公民的利益诉求是政府的施政目标
要建设对公民敬重,敢于担当与作为的政府
政府职责就是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第6题:
第7题: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第8题:
建立国民自卫军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第9题:
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能源
出现了喧嚣、快节奏的城市
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发展工业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10题:
甘英出使大秦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第11题:
政治和经济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生存权和发展权
言论自由权和私人财产受到保护的权利
第12题:
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
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
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
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
第13题:
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第14题:
爱迪生
奥本海默
爱因斯坦
诺贝尔
第15题:
充分体现基础性
注意课程的选择性
重新调整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忽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16题: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第17题: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第18题:
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推行我国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料迈向私有化
表明社会主义的对抗性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第19题: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20题:
第21题:
生动、有趣,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
从导入部分了解到了顾城的生平及地位
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和学习氛围
第22题:
accusation
enthusiasm
indifference
tolerance
第23题: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综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以一叶轻舟来承载山重之愁,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综合运用了对偶、比喻、互文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描写形象生动,琴音变化如在耳边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的修辞手法,其句中所用典故的主要人物为楚怀王与屈原、汉文帝与贾谊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综合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赋予“蜂”“鱼”以人的动作“抱”“吹”,为残春之景平添意趣与生机
第24题:
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
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