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第1题:
第2题: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他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第3题: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是莫言。
第4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也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
第5题: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莫言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莫言说自己曾学过马尔克斯,但在创作生涯中,也不断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创作体会启示我们()
第6题:
莫言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第7题: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第8题:
“激变论”的观点是()。
第9题:
作家莫言曾说过:“科学和文学虽然探索的方式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追寻真理。”这一观点告诉我们:①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密不可分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排斥()
第10题:
下列作家中,横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个期进行创作的作家是()。
第11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第12题:
第13题:
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中国作协在贺词中说:“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吸取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吸取思想力量,……境界。”贺词告诉我们()
第14题:
莫言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第15题:
“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这两个成语都是在强调我们要正确处理()。
第16题: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量变必定引起质变
第17题: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第18题: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第19题:
()曾说过“探索真理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第20题:
当太阳越过日期变更线,东方和欧洲同在这一天———2012年10月11日迎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结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谈你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理解。
第21题: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22题:
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的观点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的观点
坚持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既不承认质变,又不承认量变的观点
第23题: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第24题:
辩证法的观点
坚持量变,质变统一的观点
否认质变的观点
割裂量变和质变联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