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灼烧残留物中不可能存在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测定粗灰分是试样灼烧后无炭粒,继续在马弗炉中灼烧( )

    A.0.5h

    B.1h

    C.3h

    D.5h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食品中的灰分为( )。

    A.食品经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
    B.食品中有机物灼烧后的残留物
    C.食品经燃烧后的残留物
    D.食品中水溶性物质灼烧后的残留物
    E.食品中脂溶性物质灼烧后的残留物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称重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下列不属于称量分析法的是()。

    • A、重量法测定食品中的粗纤维
    • B、灼烧法测定食品中灰分含量
    • C、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D、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饲料中粗灰分含量测定时,样品需要在()℃的高温炉中灼烧变成()色为止。


    正确答案:550±20;灰白

  • 第5题:

    在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灼烧残留物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蔗糖
    • B、钠
    • C、钾
    • D、氯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测定煤的灰分试验过程中,检查性灼烧时间规定为每次()min,当煤样的灰分低于()%时可不进行检查性灼烧试验。


    正确答案:20,15

  • 第7题:

    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正确答案: 因为食品中灰分的无机成分与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把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区别:
    A、灰化时,某些易挥发的无机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成分减少。
    B、灰化时,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
    炭化原因:
    A、炭化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而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可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包住,灰化不完全。

  • 第8题:

    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如样品炭化严重,可加入几滴橄榄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以下各化合物不可能存在于灼烧残留物中的是()。

    • A、氯化钠
    • B、碳酸钙
    • C、蛋白质
    • D、氧化铁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测定食品中灰分时灼烧好的坩埚转移至干燥器中,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否则因热的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且冷却速度慢,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 第11题:

    单选题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
    A

    有效物

    B

    粗灰分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测定食品中灰分时灼烧好的坩埚转移至干燥器中,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否则因热的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且冷却速度慢,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是将食品小火碳化后在马福炉中高温灼烧灰化,然后用什么方法定量测定

    A、直接法

    B、间接法

    C、重量法

    D、干燥法

    E、水解法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测定粗灰分是试样灼烧后无炭粒,继续在马弗炉中灼烧()

    • A、0.5h
    • B、1h
    • C、3h
    • D、5h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

    •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 D、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测定牛乳中的灰分含量时,所用的灼烧温度是()。

    • A、450℃
    • B、550℃
    • C、650℃
    • D、750℃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灰分是涂料在大约1500℃时灼烧所剩下的残留物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称量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法,关于称量分析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称量分析法分为沉淀法、挥发法和提取法
    • B、灼烧法测定食品中灰分含量属于称量分析法
    • C、直接干燥法测定面粉中水分含量属于称量分析法
    • D、食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属于称量分析法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

    • A、有效物
    • B、粗灰分
    • C、无机物
    • D、有机物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在食品的灰分测定中,灼烧后的坩锅应冷却到()再移入干燥器中。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对食品灰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 D、A和C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正确答案: 因为食品中灰分的无机成分与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把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区别:
    A.灰化时,某些易挥发的无机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成分减少。
    B.灰化时,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
    炭化原因:
    A.炭化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而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可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包住,灰化不完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饲料中粗灰分含量测定时,样品需要在()℃的高温炉中灼烧变成()色为止。

    正确答案: 550±20,灰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