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导管长度成正比
与导管端相对于血管的方位有关
与对比剂黏度成反比
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与注射压力成正比
第1题:
关于DSA的成像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注入对比剂的数字图像矩阵存于存储器1内作为mask像
B.DSA是建立在图像相减的基础上的
C.减影结果反映对比剂的作用
D.生理运动伪影可以完全消除
E.可能同时减去骨骼和软组织影
第2题:
关于高压注射器有关参数的概念,错误的是()
第3题:
对比剂的注射流率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第4题:
下列有关DSA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5题:
注射流率6~8ml/s,总量10~15ml,压限150磅
注射流率6~8ml/s,总量20~25ml,压限200磅
注射流率3~4ml/s,总量6~8ml,压限150磅
注射流率1ml/s,总量60~70ml,压限150磅
注射流率2~5ml/s,总量15~20ml,压限300磅
第6题:
对比剂直接进入兴趣区
对比剂稀释少
与IV-DSA相比,对患者的损伤大
影像重叠少
便于小血管显示
第7题:
与导管长度成正比
与导管端相对于血管的方位有关
与对比剂黏度成反比
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与注射压力成正比
第8题:
静脉DSA需要对比剂的量大、浓度低
动脉DSA需要对比剂的量大、浓度高
静脉DSA需要对比剂的量大、浓度高
静脉DSA需要对比剂的量小、浓度高
静脉DSA需要对比剂的量小、浓度低
第9题:
注射流率低于导管端所在部位的血流速度时,显影效果较好
DSA所选用的注射流率往往大于造影时血管内实际所需要的流率
注射流率与导管的长度成反比
注射流率与对比剂的黏滞系数成反比
注射流率与注射压力成正比
第10题:
选择性动脉DSA可选用注射延迟
IA--DSA常选用注射延迟
曝光延迟是先曝光采像,后注射对比剂
IA--DSA延迟时间可根据导管端至兴趣区距离而定
延迟的选择取决于造影方法
第11题:
富血管化程度决定着注射对比剂后组织早期强化的能力
血管壁对对比剂的通透性以及细胞外液量主要影响组织后期强化
CT机的时间分辨力越高,对比剂从血管内弥散到血管外的量就越少,密度改变受弥散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小
对比剂团注的速度越快,对比剂集中到达某一靶器官组织的浓度就越高
灌注组织强化程度与细胞外液量无明显关系
第12题:
mask像与造影像的差值信号即DSA
血管直径增加,DSA信号减小
碘浓度增加DSA信号增加
DSA信号是由对比剂的投射碘浓度(PId)决定
DSA信号随血管内碘浓度与血管直径积的增加而增加
第13题:
下列关于DSA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4题:
关于DSA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5题:
影响注射流率的因素()
第16题:
选择注射时机
调节对比剂温度
调节对比剂用量
调节对比剂的注射压力
调节对比剂的注射流率
第17题:
IV-DSA的浓度一般为60%~80%
外周静脉法对比剂的浓度比中心静脉法低
IA-DSA对比剂的浓度一般为40%~60%
对比剂浓度的选择和导管端至兴趣区的距离有关
超选择性动脉法比选择性动脉法对比剂浓度要低
第18题:
对比剂的量与血管的直径成反比
在肾动脉成像时IV--DSA比IA-DSA好
血管细,对比剂浓度高,血管显影好
血管粗,对比剂浓度高,超过最低限值不再改善血管的显示
增加对比剂浓度可以改善血管的显示
第19题:
加速度越大,造影效果越好
加速度越大,对比剂注入的时间越短
多次注射可选用首次注射流率
多次注射可选用末次注射流率
多次注射可设定不同时间注入不同的对比剂量
第20题:
导管的内径
导管的长度
单或侧孔
对比剂的黏稠度
导管与血管的方位
第21题:
对比剂的毒性作用
对比剂的免疫反应
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对比剂对凝血功能的影像
对比剂依赖作用的影响
第22题:
DSA的信噪比高
DSA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
DSA具有高的对比分辨率
大血管成像用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
小血管成像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
第23题:
DSA的信噪比高
DSA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
DSA具有高的对比分辨率
大血管成像用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
小血管成像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