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正确答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后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 第2题: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 A、反对资本主义的任务
    •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 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 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正确答案:C

  • 第3题:

    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的任务。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C、向现代科学进军
    •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

    • A、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
    • B、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
    • C、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
    • D、毛泽东思想的一般特征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 A、创立毛泽东思想
    • B、创立邓小平理论
    • C、科学发展观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 A、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C、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 D、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句话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找到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B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C

    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第10题:

    单选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A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D

    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 ( )
    A

    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B

    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C

    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

    D

    1956年中共八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

    没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C

    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D

    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第13题:

    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 A、刘少奇
    • B、周恩来
    • C、邓小平
    • D、毛泽东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 第15题: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在()中。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
    •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C、生产劳动
    • D、科学实践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 B、实事求是的理论
    • C、邓小平理论
    • D、改革开放的理论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正确答案:创立邓小平理论

  •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 C、新中国的建立
    • D、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A

    反对资本主义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C

    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开始改革开放的事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开始结合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当时并没有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第二次结合”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D项,改革开放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 第2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实事求是的理论

    C

    邓小平理论

    D

    改革开放的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的任务。
    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C

    向现代科学进军

    D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正确答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后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的含义是 ( )
    A

    向苏联学习

    B

    全盘照搬苏联经验

    C

    向西方学习

    D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