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
1956年中共八大
第1题: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第2题: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第3题:
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的任务。
第4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
第5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第6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第7题: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
毛泽东
第8题:
第9题:
找到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第10题: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第11题:
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
1956年中共八大
第12题: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没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13题:
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第14题:
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
第15题: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在()中。
第16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第17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指()。
第19题:
反对资本主义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第20题:
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始改革开放的事业
第21题: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的理论
第22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向现代科学进军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第23题:
第24题:
向苏联学习
全盘照搬苏联经验
向西方学习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