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转变的事件是 ( )。A 日本政治诱降政策的抛出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C 皖南事变的发生D 山两阎锡山部队进攻八路军

题目
单选题
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转变的事件是 ( )。
A

日本政治诱降政策的抛出

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C

皖南事变的发生

D

山两阎锡山部队进攻八路军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更多“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转变的事件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的过程()。

    A.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洋务派的“自强新政”标志着以农立国、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

    B.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

    C.北洋政府保护工商业的法令

    D.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

    E.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A, B, C, D, E

  • 第2题: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

    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A

  • 第3题:

    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正确答案:(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特派7至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

  • 第4题:

    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的过程()。

    • A、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洋务派的“自强新政”标志着以农立国、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
    • B、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
    • C、北洋政府保护工商业的法令
    • D、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
    • E、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是()

    • A、消极抗日
    • B、积极反共
    • C、积极抗战
    • D、取得重大胜利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决定国民政府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B、日本侵略危及其根本利益
    • C、国民政府放弃反共政策
    • D、英美积极支持中国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 A、正面战场仍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 B、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严重恶化
    • C、英美在华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是()
    A

    消极抗日

    B

    积极反共

    C

    积极抗战

    D

    取得重大胜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A

    正面战场仍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B

    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严重恶化

    C

    英美在华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D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殉国,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有2468架飞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被打没。这说明(  )。
    A

    国民政府采取全民族抗战政策

    B

    国民政府一度消极抗战积极摩擦

    C

    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出巨大牺牲

    D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展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阵亡将士的人数,说明国民政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C项正确。

  • 第11题:

    单选题
    抗战初期,造成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B

    敌强我弱,国力对比悬殊

    C

    片面的抗战路线

    D

    战略战术的失误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
    A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B

    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

    南京政府后期

    D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的是( )。

    A.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
    B.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
    C.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D.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答案:D
    解析:
    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战和反共。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此次会议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 第14题:

    标志着全面抗战爆发的是“()”事变


    正确答案:七•七

  • 第15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日本政策:停止对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新的侵略政策。对国名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国民党抗战政策:1939年国名党五届五中全会作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成立‚防共委员会,不得不继续抗日并同共产党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原因:
    (1)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调整侵华政策,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了新的侵华方针,以"共同反共"的口号引诱国民党,挑拨国共关系,破坏国共合作,分化、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解放区,对国民党及其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
    (2)在对日作战当中,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成功的开辟了新的战场,收复了广大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日益壮大,又使蒋介石非常恐惧。

  • 第16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战时须作平时看

  • 第17题:

    简述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由此对中国抗战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政策?


    正确答案: 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政策的改变,对蒋介石集团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并挑拨国共关系,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3)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蒋介石集团又采取了反共但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的政策。
    影响:
    (1)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投降因素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威胁,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恶化,中国的抗战进入一个严峻、艰苦的阶段。
    (2)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高潮,破坏抗日大局。
    (3)增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压力,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困难。

  • 第18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标志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 A、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 B、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 C、制造皖南事变
    • D、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决定国民政府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日本侵略危及其根本利益

    C

    国民政府放弃反共政策

    D

    英美积极支持中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日本政策:停止对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新的侵略政策。对国名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国民党抗战政策:1939年国名党五届五中全会作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成立‚防共委员会,不得不继续抗日并同共产党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原因:
    (1)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调整侵华政策,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了新的侵华方针,以"共同反共"的口号引诱国民党,挑拨国共关系,破坏国共合作,分化、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解放区,对国民党及其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
    (2)在对日作战当中,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成功的开辟了新的战场,收复了广大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日益壮大,又使蒋介石非常恐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转变的事件是
    A

    日本政治诱降政策的抛出

    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C

    皖南事变的发生

    D

    山西阎锡山部队进攻八路军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