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③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③④
第1题:
元明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与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相关()
第2题:
黎族植棉、棉纺织历史悠久;元朝时松江府名叫()的人曾学习植棉、纺织于海南黎族地区。
第3题:
“买不尽松江远见卓识,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所反映的史实是()
第4题:
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第5题:
“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
第6题:
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
第7题: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第8题:
松江市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于是向松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松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在审理过程中发现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则由()依法决定。
第9题:
傣族
彝族
苗族
黎族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今上海地区大部原属古代松江府。西晋文学家(),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第14题:
()闵柔建议让何府的杨光出面,广邀同道共去长乐帮?
第15题: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第16题: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闲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这反映出松江地区:()①棉纺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④棉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生产部门
第17题: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能够反映的历史新现象不包括()
第18题: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第19题:
松江派
第20题: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大农上盐铁丞孔仅、成阳(向汉武帝)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五: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第21题:
松江棉纺织品生产超自给自足的范围
松江棉纺织业内部生产分工明确、普遍
松江棉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松江已发展为棉纺织业生产中心的城市
第22题:
明朝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
明朝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松江成为明朝棉纺织业中心
松江棉布产量提高
第23题:
第24题:
张华
陆机
陆云
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