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
重视国防
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第1题: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第2题:
在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在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3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4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5题:
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第6题: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而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第7题:
张謇说:“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以我中国黄帝尧舜禹神明之胄,退化不振,猥处人下,至有以奴隶目我者。”为改变这一困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第8题:
①②
①③
②③
③④
第9题:
第10题:
兴办实业
创办学堂
筹划海防
编练新军
第11题:
张謇
周学熙
荣宗敬
第12题:
实业救国
工商皆本
重利轻义
重商轻农
第13题: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第14题: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第15题: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
第16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17题:
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第18题:
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则经营”。这说明张謇主张()
第19题: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大力兴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
依赖皇帝,自上而下改革强国
排斥西方文明,支持清廷御敌
推翻帝制,自下而上革命救国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