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红火蚁
小黄家蚁
白蚁
路舍蚁
第1题: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借用三个比喻来阐释自己的思想,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第2题:
《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请问这里指哪五事?
第3题:
有人以韩非子的话“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来形容党员干部腐败对党和国家的危害。这说明()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第4题:
与“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第5题:
在安全与避害方面,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遣产。例如()。
第6题:
2200多年前韩非子的《喻老篇》中记载的“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这里的“蚁”指的是()。
第7题: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之穴”。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第8题:
“绿蚁新醅酒”中的“绿蚁”指的是什么?
第9题:
太阳之喻
线段之喻
洞穴之喻
女仆之喻
第10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换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促进质变
质变表现为突变,与量变没有必然联系
第11题:
老子
孔子
韩非子
李斯
第12题:
第13题: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揭示的是()道理。
第14题:
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
第15题:
下列俗语中,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第16题:
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所讲的是()
第17题:
朽木不可雕也,()。
第18题:
《喻老》是()的著作
第19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第20题:
第21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相加
第22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第23题:
《莺莺传》
《李娃传》
《牡丹亭》
《霍小玉传》